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 何 敏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人民南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语文小学教师,我认为在孩子年龄还太小的年龄阶段,不适合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诸如学前英语、数学、音乐、书法等辅导班,他们只是一味地教授给孩子们一些死知识,忽视了学生们的理解力以及教学的科学性。在小学的教学当中,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与英语都应该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接下来我就从小学语文的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希望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
  一、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
  在学生升入小学之前都被父母宠着,所以作为小学老师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也要像这些孩子的父母一样任着孩子们的性子来。我的意思是老师要将把对孩子们的批评转化为对他们的鼓励,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犯了错误,也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鉴于他们的脆弱心灵,老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其次,老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对语文老师没有抵触。有些老师在开学第一节课就是一副非常严厉的面孔,但他们面对毕竟还是一群小孩。怎样提升人格魅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或者课下多和孩子们交流,组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感觉和语文老师在一起有一种亲近的感觉。老师要多关心孩子们,不论是学习当中还是日常生活当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小事情,只要老师愿意接管这些小事,我认为一定会将这些事处理好。这样一来,学生会将老师视为自己的朋友,而非僅仅老师这一层关系。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增强了相应地也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
  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会过多的加入教学预设,忽视了课堂的生成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可能造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不足,在学习中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能力发展缓慢。这样的教学形式已经偏离了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和教情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教师注重教法的创新,也要关注学生学法的创新,只有“教”与“学”的协调创新发展,才能充分激发语文课堂活力,体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总结反思能力。例如在《小猴子下山》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小猴下山”的动画片和课文阅读结合起来进行问题引导:“小猴子下山看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收获都没有?”在视频辅助和问题引导下,学生是语文思维将更为活跃,通过深入浅出的问题探究,能够让学生透过文本认识到处事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去探索发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的课堂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在情境探究中学习会获得更生动的学习体验,加深知识印象,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如果我是——”这样的半开放式主题作文情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变身”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充分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理想、愿望、期待等。由于约束条件较少,学生的想象力会更加活跃,发言更积极。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如“如果我是警察、科学家、老师、宇航员”等,更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该怎样去努力。通过这样的情境探究,避免了学生在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探究过程中的定位、表达、叙述等已经为作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生动、更充实,让学生具备语文发散性思维。
  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是从朗读开始的,因此,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从朗读做起。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相联系的。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顺带加强他们的口语交际的培养,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尤其是课堂中的交流。
  五、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常练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果。
  老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要注意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一味练习其中一项内容,而是要多面发展。要注意穿插教学。同时,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以及学生父母的交流。现在很多班级都有微信群,这样的优点有很多,包括与学生父母交流更加及时,反馈更加有效等。但其中不好的一点是这样会暴露学生比较多的隐私,这就需要老师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把握好度。
  • 【发布时间】2022/9/13 10:33:22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