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初中作为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各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素质和正确的意识,促进学生朝着更好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在成为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才。为提高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的水平,本文对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创新探究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承载者和学生思想的模范。初中,是学生生涯中的反叛阶段,也是学生对生活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会有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以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学生道德规范培训发挥关键作用,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根据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总体趋势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班主任自身知识不足
很多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管理知识就比较匮乏,作为管理者,没有理论知识为支撑,又如何能做好德育教育这一重要工作。这就使得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并不能以事实说话,切身了解学生为何会出现这一问题,至于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心理问题、心态,班主任更无法了解到。班主任对这些基本内容都无法掌握,无疑加大了德育教育正常开展的难度。另一方面,班主任缺乏德育知识,在处理问题时,所用方法单一,无法从个体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众多班主任在开展这一工作时,还是采用的以往的管理模式,就目前而言,这一模式已相对落后,不符合当前实际,不能解决现阶段问题了。在初中生出现德育问题时,如果还有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教育,初中生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打击,反而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在德育教育管理这一工作中,初中班主任所掌握的理念是非常落后的,因此,班主任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德育教育反而受到忽视,只是与以往一样,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基于这种情况,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仅仅处于一种表面工作的状况下,那进行德育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另外,班主任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即便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管理中的理念有所转变,但管理模式依旧是单一性的,在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德育教育,认识不到其本质,导致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与德育观念并不符合,学生发展受到限制。
二、班主任解决德育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树立人本观念意识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了人本性的教育理念,要求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改变成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所以,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必须树立人本性的观念意识,将每位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针对性与独立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全面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班主任应人本性的选择相关德育内容,将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很少,认知水平也较低,如果班主任选择社会中革命先辈的事迹,很难合理的激发学生情感,所以,班主任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相互贴近的事迹,这样有助于提升德育工作效果。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还需给予每位学生一定的关心与关爱,结合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正确进行指导,例如,青春期学生处于感情的萌芽阶段,很容易有早恋的现象,在此情况下班主任就应该结合早恋的发生原因,正确开展指导工作,为学生讲解有关于早恋的不良影响与真实事迹,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各方面的德育工作效果。
2、树立学习榜样,创造良好班级德育学习氛围
培优补差是培养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但是如果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那么就必须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和内化,在这样的过程中班主任只是其中的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学生自觉做出改变呢?班主任要善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首先要为学生树立起德育榜样,榜样可以在班级学生中选出来,因为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他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大冲击力的德育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互相学习合力向好的学习认同感。这样就可以将班级学生整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就很容易通过班级榜样带动班级每名学生狗积极参与进德育学习中。比如,在进行班会榜样在身边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平时表现挑选出几名作为道德榜样,并让榜样将自己平时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相应的好人好事。然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以身边同学作为榜样,积极学习身边的同学,并积极与班级中榜样进行交流,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以及心路历程,班级学生树立统一化的目标,努力向善。
3、建立工作新体系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构建新的环境关系着学生德育的发展,在实际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种因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在学校与家庭中生活,为此,学校与家庭方面要加强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环境与体系。其一,以学校为主体,建立德育合作委员会,主要用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优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发挥出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面作用。其二,要以社会为依托,拓展德育力量资源。学校方面可以与政法部门等合作,构建固定的协作点,共同协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或者请专业的学者或者领导到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以此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其三,加强家校联系,以学生家庭为基础,在学生教育中,家长占据着重要的方面,并且具备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定期举办家长会议或者开放德育教育工作制度,将家长引入德育教育工作中来。
结语
新时期背景之下,初中班主任应形成良好的观念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正确执行德育管理工作,对相关的管理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改革,遵循人本性的工作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规范自身行为,使其在课堂与课下正确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德成.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神州,2019.11(21):101-135
[2]郭常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22(03):38-39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创新探究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承载者和学生思想的模范。初中,是学生生涯中的反叛阶段,也是学生对生活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会有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以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学生道德规范培训发挥关键作用,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根据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总体趋势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班主任自身知识不足
很多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管理知识就比较匮乏,作为管理者,没有理论知识为支撑,又如何能做好德育教育这一重要工作。这就使得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并不能以事实说话,切身了解学生为何会出现这一问题,至于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心理问题、心态,班主任更无法了解到。班主任对这些基本内容都无法掌握,无疑加大了德育教育正常开展的难度。另一方面,班主任缺乏德育知识,在处理问题时,所用方法单一,无法从个体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众多班主任在开展这一工作时,还是采用的以往的管理模式,就目前而言,这一模式已相对落后,不符合当前实际,不能解决现阶段问题了。在初中生出现德育问题时,如果还有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教育,初中生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打击,反而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在德育教育管理这一工作中,初中班主任所掌握的理念是非常落后的,因此,班主任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德育教育反而受到忽视,只是与以往一样,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基于这种情况,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仅仅处于一种表面工作的状况下,那进行德育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另外,班主任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即便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管理中的理念有所转变,但管理模式依旧是单一性的,在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德育教育,认识不到其本质,导致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与德育观念并不符合,学生发展受到限制。
二、班主任解决德育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树立人本观念意识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了人本性的教育理念,要求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改变成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所以,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必须树立人本性的观念意识,将每位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针对性与独立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全面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班主任应人本性的选择相关德育内容,将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很少,认知水平也较低,如果班主任选择社会中革命先辈的事迹,很难合理的激发学生情感,所以,班主任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相互贴近的事迹,这样有助于提升德育工作效果。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还需给予每位学生一定的关心与关爱,结合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正确进行指导,例如,青春期学生处于感情的萌芽阶段,很容易有早恋的现象,在此情况下班主任就应该结合早恋的发生原因,正确开展指导工作,为学生讲解有关于早恋的不良影响与真实事迹,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各方面的德育工作效果。
2、树立学习榜样,创造良好班级德育学习氛围
培优补差是培养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但是如果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那么就必须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和内化,在这样的过程中班主任只是其中的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学生自觉做出改变呢?班主任要善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首先要为学生树立起德育榜样,榜样可以在班级学生中选出来,因为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他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大冲击力的德育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互相学习合力向好的学习认同感。这样就可以将班级学生整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就很容易通过班级榜样带动班级每名学生狗积极参与进德育学习中。比如,在进行班会榜样在身边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平时表现挑选出几名作为道德榜样,并让榜样将自己平时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相应的好人好事。然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以身边同学作为榜样,积极学习身边的同学,并积极与班级中榜样进行交流,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以及心路历程,班级学生树立统一化的目标,努力向善。
3、建立工作新体系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构建新的环境关系着学生德育的发展,在实际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种因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在学校与家庭中生活,为此,学校与家庭方面要加强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环境与体系。其一,以学校为主体,建立德育合作委员会,主要用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优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发挥出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面作用。其二,要以社会为依托,拓展德育力量资源。学校方面可以与政法部门等合作,构建固定的协作点,共同协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或者请专业的学者或者领导到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以此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其三,加强家校联系,以学生家庭为基础,在学生教育中,家长占据着重要的方面,并且具备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定期举办家长会议或者开放德育教育工作制度,将家长引入德育教育工作中来。
结语
新时期背景之下,初中班主任应形成良好的观念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正确执行德育管理工作,对相关的管理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改革,遵循人本性的工作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规范自身行为,使其在课堂与课下正确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德成.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神州,2019.11(21):101-135
[2]郭常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22(03):38-39
- 【发布时间】2022/9/13 10:36:51
- 【点击频次】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