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将影响着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小学生对学习不够认真,特别是语文基本素养能力不够。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其他学科水平,真正让学生实现得语文者得天下,是所有教师都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工具,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准确理解字词
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细细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精彩之处。
(二)注重词语积累
课堂教学中学习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具有相似意思的词语,再分别用上这些词语造句,体会不同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然后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学生在作文时就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三)引导学生品读教材中的佳句
许多学生习作时常常因写不出来而苦恼,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文中优美的段落,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启发学生进行迁移,找出生活具有文中相似特点的地方,再学习作者的方法概括出自己的家乡特点,由文本自然过渡到身边熟悉的地方,学生在习作时就能顺利写出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阅读方法培养
1.按顺序读体会感情
学生每读一篇文章,教师要强调先按一定顺序朗读,弄明白课文中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思考一下该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更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读用心感悟
学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该分步赏读全文。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提问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示?并且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出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句、段,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想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教师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进行阅读,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又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借阅大量的课外书籍是必要的。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了,习作能力也相应地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
(一)好词佳句收集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收集本,把教材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进行收集,这样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二)优秀文段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寻找优秀文段,并对自己收集的文段进行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逐渐养成习惯后,学生就能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就能主动进行收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必然收获了许多新的语句,对习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开展识字、朗读、讲故事、背诗词比赛活动;办读书剪贴报及办黑板报;班级、校级播新闻;开展师生共同读书日活动;评比摘抄本,看看谁的好词、佳句抄的多,且写的好;评比读书心得、读后感等活动。
(四)重视课前晨读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晨读时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背诵,歇后语、格言警句的背诵,教师要巡回了解学生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可以在晨读时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阅读过程中积累的语文材料,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讲一个笑话,或背一首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白的一个道理。让上台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听讲的学生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阅读的诱惑,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晨读中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兴趣,又训练了脑口手配合的能力。
四、语文课堂强化思想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课堂中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使学生受到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从小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通过“用眼看家乡”“用耳听家乡”“用心想家乡”,使学生对家乡的特产、历史、红色革命人物以及家乡的变化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就牟坪镇而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许多现存而学生熟悉的多种素材可选取:
1.红色文化:以余文涵烈士为代表的红色革命人物和红色历史,通过乡土的红色文化更能让学生产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家乡的自豪,对祖国的热爱。
2.橙色文化:“牟坪是乡村振兴“宜长兴”战略上重要一员,柑橘是牟坪的特产之一,牟坪享有“川南橘乡”的美誉,柑橘的种植,采摘,销售和柑橘文化节等,是乡土校本课程可利用的优秀资源。
3.绿色文化:“竹”是牟坪的风景线,更是学生熟悉的植物,其代表的挺拔、坚毅等品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用竹进行编织的传统让“竹编”也成为了牟坪特色竹文化的代表。
4.白色文化:牟坪烧酒在牟坪的历史从已知的时间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烧酒”在牟坪还是用古法的工艺进行蒸煮、酿造,它不仅是酒,更是牟坪古法工艺和历史的见证。
5.蓝色文化:牟坪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周边有金银湖、碧浪湖,依山傍水;还有三角梅种植基地,环境优美。国家乃至世界都呼吁低碳绿色环保,通过牟坪的自身优势,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师、家长等自觉维护环境,为绿色家乡、绿色祖国出力。
课堂上适时选取以上素材对学生开展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和适应中,真正地意识、肯定、认同、关怀、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家乡。教师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乡土素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故乡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做人的完美统一。
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沉淀,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习方法的充分给与下,方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达成得语文者得天下的美好前景。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工具,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准确理解字词
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细细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精彩之处。
(二)注重词语积累
课堂教学中学习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具有相似意思的词语,再分别用上这些词语造句,体会不同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然后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学生在作文时就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三)引导学生品读教材中的佳句
许多学生习作时常常因写不出来而苦恼,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文中优美的段落,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启发学生进行迁移,找出生活具有文中相似特点的地方,再学习作者的方法概括出自己的家乡特点,由文本自然过渡到身边熟悉的地方,学生在习作时就能顺利写出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阅读方法培养
1.按顺序读体会感情
学生每读一篇文章,教师要强调先按一定顺序朗读,弄明白课文中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思考一下该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更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读用心感悟
学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该分步赏读全文。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提问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示?并且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出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句、段,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想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教师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进行阅读,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又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借阅大量的课外书籍是必要的。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了,习作能力也相应地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
(一)好词佳句收集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收集本,把教材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进行收集,这样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二)优秀文段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寻找优秀文段,并对自己收集的文段进行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逐渐养成习惯后,学生就能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就能主动进行收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必然收获了许多新的语句,对习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开展识字、朗读、讲故事、背诗词比赛活动;办读书剪贴报及办黑板报;班级、校级播新闻;开展师生共同读书日活动;评比摘抄本,看看谁的好词、佳句抄的多,且写的好;评比读书心得、读后感等活动。
(四)重视课前晨读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晨读时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背诵,歇后语、格言警句的背诵,教师要巡回了解学生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可以在晨读时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阅读过程中积累的语文材料,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讲一个笑话,或背一首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白的一个道理。让上台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听讲的学生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阅读的诱惑,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晨读中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兴趣,又训练了脑口手配合的能力。
四、语文课堂强化思想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课堂中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使学生受到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从小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通过“用眼看家乡”“用耳听家乡”“用心想家乡”,使学生对家乡的特产、历史、红色革命人物以及家乡的变化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就牟坪镇而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许多现存而学生熟悉的多种素材可选取:
1.红色文化:以余文涵烈士为代表的红色革命人物和红色历史,通过乡土的红色文化更能让学生产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家乡的自豪,对祖国的热爱。
2.橙色文化:“牟坪是乡村振兴“宜长兴”战略上重要一员,柑橘是牟坪的特产之一,牟坪享有“川南橘乡”的美誉,柑橘的种植,采摘,销售和柑橘文化节等,是乡土校本课程可利用的优秀资源。
3.绿色文化:“竹”是牟坪的风景线,更是学生熟悉的植物,其代表的挺拔、坚毅等品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用竹进行编织的传统让“竹编”也成为了牟坪特色竹文化的代表。
4.白色文化:牟坪烧酒在牟坪的历史从已知的时间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烧酒”在牟坪还是用古法的工艺进行蒸煮、酿造,它不仅是酒,更是牟坪古法工艺和历史的见证。
5.蓝色文化:牟坪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周边有金银湖、碧浪湖,依山傍水;还有三角梅种植基地,环境优美。国家乃至世界都呼吁低碳绿色环保,通过牟坪的自身优势,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师、家长等自觉维护环境,为绿色家乡、绿色祖国出力。
课堂上适时选取以上素材对学生开展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和适应中,真正地意识、肯定、认同、关怀、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家乡。教师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乡土素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故乡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做人的完美统一。
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沉淀,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习方法的充分给与下,方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达成得语文者得天下的美好前景。
- 【发布时间】2022/11/20 2:46:58
- 【点击频次】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