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作者】 陈俊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本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美术课的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工艺课、手工课、欣赏述评课,各课型间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美术欣赏课是引导学生认识美和评价美主要课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渠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本文通过课程价值、教学方式、教师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欣赏不仅要作为一门独立的课业存在,而且在绘画或工艺课中也要安排欣赏教学的内容,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创造性、独特性和有效性,为学牛终牛对美术现象产生一种兴趣,愿意接触和关注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欣赏在绘画和工艺课中所具有的特点及带来的教学效果做粗浅的论述:
  一、创造审美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观看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参加各种重大的节日活动,浏览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广告宣传设计,这是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好方法。新的世纪,要求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美术欣赏课使学生在教室内就能欣赏到人类艺术的精髓,体会到《纺织女》中的劳动美,理解《牧羊女》中的丰富人生;知道齐白石“似与不似”的艺术真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美术欣赏课能使学生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其全面发展,适应新的世纪。
  二、方式灵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把美术分成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在中间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它是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的一次综合,同时也为后面的综合+探索奠定基础。如何做好欣赏+评述,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吸引过来,这样才能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1.“课前积累”作铺垫
  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这“课前积累”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预习,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前做比较充分的准备,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去发掘欣赏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累。这里包括知识、资料和问题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做到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2.“课堂发挥”是关键
  所谓“课堂发挥”即围绕书本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式、辩论式、问答式、讲述式、抢答式等与学生为主体的横向交流。因为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堂发挥”就有望成为“有米之炊”。再以上述欣赏课为例,教师在多媒体展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几分钟;再分小组讨论,综合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推荐一位学生有重点进行介绍。同学们显得情绪高涨,充满自信,侃侃而谈,大概是“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缘故吧。其次,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提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辩论,相互问答、各抒己见。教师则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要总结,首先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性问题进行释疑;其次对学习内容做一个简要而全面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条理。
  四、分析学生,把握预知
  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知识,缺乏整体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目全面地把握,学生可能只是根据自己平时的一些粗略的听闻,或者对某幅作品有一定主观的理解,在这个问题当中,如果教师本身对所讲的课题一知半解,就很难上一节好课了,所以准确把握学生知识容量,必须把自己素养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才会游刃有余把教学任务完成。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灵动的鲜活的过程,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课堂与教学的生成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异常灵活,新鲜的创造性的见解随时可能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知识素养与教学目标转变。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同学们的鉴赏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美术本身,可以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关于美术课堂欣赏的教学也不例外。从而在课堂教师们对教学需要美术课程其他资源,并目利用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内,从而达成信手拈来的效果,来到达教师们教学的需要。如果达到这种要求的话,我们传统的教学教法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充分的利用起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使欣赏课堂变成了一门集干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让同学们觉得欣常课是那么美,从而产生兴趣。让同学们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徜徉。例如,根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忆江南》或《渔歌子》所提供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作一幅“诗意画”。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创作绘画的情趣。如让学生参照教张山水画进行综合改编创作,又可诗配画,也可选择一首学过的诗,或自编诗进行诗配画。
  六、欣赏与绘画、工艺美术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墓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打破欣赏课的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美国著名教育家艾期纳的教育理论把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且这四个领域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课与绘画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有了对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的理解与认识美术作品,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欣赏课,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其教学设计有待探讨、研究。要建立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挖掘科学的、好的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 【发布时间】2022/11/20 2:50:15
  • 【点击频次】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