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有效的数学作业需要从优化设计开始

 

【作者】 王 莉 陈文均 蒋道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作业练习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像其他流程一样做到精心设计,从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综合性进行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作业;优化设计
  练习作业是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有效措施。无论是过去的课堂结构(复习→新授→巩固练习→作业四个环节),还是如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四环节),我们都可以看出练习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像其他教学内容一样精心设计,从不同角度进行优化,而不是从题海中“随手拈来”。那样既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促进知识内化,还要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伤了学生学习兴,得不偿失。所以,我认为练习作业必须做到精心选择和优化设计,这对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职业目标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作业练习应体现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强调所选择的或设计的练习作业不能随便拿几道内容相关的作业来让学生操练,应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来设计,特别是易错点、易混点设计。如教学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反复让学生练习正方形面积的作业题,这样是不科学的。虽然经过反复练习,学生能达到记忆公式的目标。但只有要稍微变式,学生因缺乏灵活运用和变通的能力,就有可能不能解答。而加强针对性设计,就能达到“哪里不会补哪里”的目的。例如教学“小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学生容易把加减法和乘除法中小数点位置搞混淆。所以在练习中,我们应多设计小数加减法与乘除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弄清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而混合运算顺序却是次要的,因为其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完全相同,在新授前的铺垫练习中学生就已熟悉。 
  二、作业练习应体现层次性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个体差异。既然有差异,我们就不可能“一刀切”。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现有学力教学,即分层教学。在作业练习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要实施分层而教,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练习应有一定的梯度,要从易到难,拾阶而上;二是从学生角度而言,不同水平的学生可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对于优生而言,如果重复第一层次的练习,不仅浪费时间,也不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挑战兴趣。而对于后进生而言,如果要他们必须掌握第三层次的练习,那也是勉为其难,甚至会打击他们,让他们再一次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必须分层设计,才能让他们在各自学力中找到努力方向,体验到学习成功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新课标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想要求。
  三、作业练习应体现实践性
  传统作业练习,都是“纸上运作”,让学生在本子上反复计算和解答应用题。这种作业练习模式,虽然能达到快速培养学生解题技能外,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多大帮助,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一点都没效果。这毫无疑问失去了数学学习的意义。而且,这样机械的训练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感受不到学习快乐。而设计一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作业练习,改变传统练习形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新颖有趣,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兴趣和能力,提高反哺生活的技能与方法。如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课桌面和校园乒乓台的周长;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设计画框等等。这样设计,还体现了“做中学”和“做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四、作业练习应体现趣味性
  传统作业设计,由于形式单一,就是算题、解题,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个别学生索性就不做,对数学失去兴趣。在强调主体全员参与的如今教学,作业也是一个教学平台,我们也必须使之富有趣味,让学生受趣而爱之。我们知道,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练习,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加之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特点决定单一形式的练习会感到单调乏味,因此在设计作业题时,要注意对同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充分彰显趣味性。实践中,可把作业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可与数学阅读、数学画图、趣味竞争、设计制作结合起来。
  五、作业练习应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作业练习是整理复习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每教学完一个单元以后,我们可让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结、整理,析出重点,找到未理解的知识,并进一步学习。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甚至创新的题目。这种作业教学要求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既是我们一种艺术,又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重点把握,形成系统知识。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练习作业,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创造开发出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能发展数学素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忠,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J].教学设计,2018年。
  [2]颜清怀,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11/20 2:58:11
  • 【点击频次】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