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学生历史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策略

 

【作者】 周青青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获得不是强灌可以实现的,新课标告诉执教者要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去学习建构。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授予学习方法和搭建实践平台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凸显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体地位;凸显策略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要实现这种主体性思想,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师授生受”模式和“师道尊严”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师者的主导力,实行“教为学展开”、“教为学服务”的理念和方式,突出“学”的主体性和互动性,沿着历史话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模式。大家知道,在传统实施中,老师往往采取“满堂灌”,强调历史的时间、人物和发生的意义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过多了占用了课堂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导致学生被动,而今天,强调主体凸显,我们就要让课堂成为学的地方、操作的阵地、辩论的场所,鼓励学生乐学之。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以及“双主双优”课改的展开,历史教育得到“以人为本”强调下的教法创新,学生主体性自然被凸显。接下来,笔者就如何突出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问题谈谈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
  一、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贵有疑。思和疑都是激发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发挥作用的积极因素,是把学生卷入到不学不快的有效手段。凸显主体策略的应用实现就必须促进学生主动思或积极疑,敢思敢质疑。这样才能真正凸显主体精神,获得主体作用发挥带来的良好学习效果。为此,在课堂上要运用多鼓励和“教有疑”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把问题的情境变成促进学生思维飞扬的触发点运用到课堂中去。我们了解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身体和心理向成人发展的“双重”过渡阶段,有着强烈的求知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对事情有较高的洞察力,喜欢富有变化、生活性强的教育路径,对有故事情节的历史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事件、人物颇有兴趣。故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以便促进学生思维投入,通过历史问题把学生卷入到思考中。为此,作为执教者应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景,使碎片化的历史知识构成难度上拾恰是而上的“问题串”,“以疑启之”,“以导领之”,激发学生主体性。在解题过程中,以疑问为导向,以提高探究式的学习技能。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释放中思考能力的作用,实现学习质量提高。
  二、引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有恰到好处的学习方法是确保学习者取得学业成功的必然要求。初中生虽然经历了学法指导与授予多年,掌握了一定方法,但这些方法很多时候不能灵活地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场景中去,导致学用“两张皮”。我们知道,凸显主体精神唯有学生自主学,乐意学,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而获得的经验和成功又会激发他们“再努力”,对新的、难的历史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追逐性。所以,在实际操作时,执教者既要注意传授知识,又要结合知识授予方法,实现“不教而能学”。在教学世界历史谈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执教者就不能光顾任务的完成而不注重革命规律的揭示,让学生在我们授予的方法中知道把握资产阶级革命规律就必须注重革命背景、发生原因、阶级地起、革命对象,以及该事件的结局和有何意义。有了这些方法,我们教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并在过程中应用我们所授予的方法进行实践,告诉学生历史学习是有规律的,一定要记住老师授予“小规律”进行以此类推的学习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就使我们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式和规则之后走上独立学习之路,在自能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获得更多历史知识。
  三、注重实践平台的搭建
  让学生在教学展开中动手操作是主体凸显策略应用的必选之作,也是让学生乐学之的有效路径。在历史教学中,作为执教者应放下讲台退出“教师中心论”旧思想怪圏,注重实践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在自身喜爱的学习方式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知道,初中生特活泼的青春期特点的正确利用不“顺其自然”,而不是克力改变。正确的做法就是使我们的教变成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落实下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动作学历史的平台和练习机会,尤其是当我们在讲述历史中那些关于政治、体制、意义等内容时,他们更会觉得枯燥乏味。对于这些内容,我在实践中常常变教为领,要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动眼、动口、动手、甚至动身去亲历躬行,在感受、操作、实践的的过程中获取文本中的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就可以使同学们的主观意识明显增强。举例来说,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技术,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去解释说明,让他们去记忆,那就很枯燥了,很可能成为滋生厌学情绪的温床。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合作为途径自己动手,把汉字用橡胶或红薯片雕刻出来。让同学在经历和体验中用心琢磨、用心雕刻,这样更能够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四大发明创造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力。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历史教科书让课本剧进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搜集资料,编写剧本,上演课本剧,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凸显主体策略的有效应用。当然,为了使课本剧更真实有体验感,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渲染场景制造氛围。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而践行主体凸显策略就必须找到符合学情需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乐学者。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对话和导主互动,进而提效提质。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考试周刊,2016年。
  [2]王德贵,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读与写,2012年。
  • 【发布时间】2022/11/20 2:59:13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