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融合劳动教育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践探究

 

【作者】 依再提古丽·卡地尔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上户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教育发展速度的提高,教育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仅要教师学生文化知识,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因此在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们可以融入“劳动教育”,利用劳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帮助小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教学方式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家中将会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导致小学生的劳动能力、思想意识无法健康的发展,而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小学教师开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教育中,并且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实施具体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体会“劳动”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全面锻炼劳动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意识等方面,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时期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弱,教师要让他们能够提高身体的状况,不过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使得小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身体锻炼,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而“劳动教育”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教师会根据“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为学生们安排对应的“劳动”模式,这样在实际的劳动中,小学生的四肢将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使学生们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肢体能力。
  其次,“劳动能力”是学生们未来立足的最基本素质,如果学生能够尽快获得良好的劳动素质,那么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极有帮助,而在实践课程中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会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们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参与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每种劳动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发散小学生的劳动思维,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劳动潜能,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全力了解劳动知识点,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劳动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合作方式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小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让学生们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他们不同能力,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劳动学习的效率,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将小学生科学的划分为“劳动小组”,并且根据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具体的“劳动内容”,学生们则需要按照教师的知识进行合作自主劳动,这样小学生通过合作手段,能够相互帮助,既可以锻炼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让学生们依靠多人合作掌握劳动技巧,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影子”综合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安排“表演皮影戏”劳动活动,并且让小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劳动。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影子”“皮影人偶制作方式”展开全面的细致教学,为学生们的“皮影戏活动”奠定基础,而后学生需要在提前分配好的小组中进行“皮影制作”,学生要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劳动”,之后进行具体的皮影表演。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合作中可以亲自实践皮影制作和表演,既提高了综合实践劳动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合作活动中,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皮影的原理与制作技巧,充分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将学生们带到生活中进行实践教学
  劳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掌握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巧的方法,因此小学的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以及“劳动”的特征来准备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到生活中进行实际学习与实践,这样教师可以转变“综合实践劳动”课堂的场所,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生活性与趣味性,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同时在生活中进行“劳动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以实际的方式亲自锻炼、亲自理解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更加重视劳动,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质。
  例如进行“我是少先队员”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附近的社区进行实际的劳动。学生们来动社区之后,首先由教师讲解“少先队”的背景与使命,让小学生知晓自己肩负的责任,而后由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讲解“环卫”的劳动技巧与工具的使用方式,最后学生们需要划分责任区域,并进行具体的“清扫劳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少先队的重要性,改善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在生活中展开实际的劳动,让小学生可以有效锻炼各种“清扫”的方法,提高了小学生的劳动水平。
  (三)开展家校合作模式让学生高效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场地以及教学工具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无法让小学生清晰的理解劳动技能以及综合实践知识,这样就使得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学生们的劳动能力无法有效提高,而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离不开自己家长的教育指导,小学生的许多技能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到,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展“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们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授“交通标志我会认”以及“公共标志我能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首先在正式授课前,教师要让学生们收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和“公共标志”,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完成“收集活动”,教师需要让家长带领学生来到“马路边”以及生活场所进行收集,而学生们可以使用“绘画”“照相”“录像”等方式收集各式各样的标志,这样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师安排的“综合实践劳动活动”,而且还会熟练使用绘画技巧、相机使用技巧等“劳动技巧”,锻炼了小学生的肢体与脑力,提高了小学生的劳动素质。
  结束语
  总之,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将劳动有效融入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并通过合作化、生活实践化及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式各样的“劳动活动”,让小学生强化对劳动知识及综合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劳动素质与思想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发展提供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探析[J].科学咨询,2021(12):140.
  [2]樊小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路径[J].教师,2021(18):59-60.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07:30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