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作者】 何 毅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课的形式灵活多样,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课题结合语言、神态等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使学生从“跃跃欲试”到“意犹未尽”,以高涨的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也是从课外到课内、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成功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有引人入胜的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导入法即教师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它的设计思路: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出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点出新课。例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须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此法需要注意:情景的设置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出发,若学生对这个情境不熟悉,他们也无从下手。只有贴近他们,他们才会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即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演示或讲解一个事例,利用这个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它是学生在观察实例或自己动手演示的过程中产生对新知识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师生同时演示:三角板的一边与桌面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与桌面平行吗?三角板的两边所在的直线与桌面平行,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讨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问题。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利用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本源,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发现某知识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都可以利用事例导入法。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直观点题导入法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点题,也可以称为直接导入法,老师用简练的语言以及通过一些教育设施的恰当使用,直接引出课堂的主题,学生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里路就不会跑偏,直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这种引入方法的使用,也可以保证整个课堂都有一种干练简洁的氛围,知识的传授速度也会很快,量也会很大,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高度的集中.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出去课堂要学习的主题,老师的开场白可以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是三角函数,以前研究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今天呢我就要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求法,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么?”这样就是直接将要学习的主题告诉了学生,学生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就能够达成一致,教师教的有重点,学生学的有重点,这样的课堂上讲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例如:例如讲《余弦定理》时,教师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在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以一个趣味语音小短片引入,短片内容: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试解题,诸葛亮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五、开展知识竞赛导入数学新课
  高中生所处的特定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赛活动容易激发高中生的竞争意识,调动高山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突出的优点是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创设激烈紧张的竞赛气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唤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导入数学教学。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将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赛内容,开展知识抢答竞赛。开展竞赛可以采取“小组比赛”、“个人抢答比赛”、“男女分赛”等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教师通过竞赛活动导入数学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而目可以为顺利过渡到新课作好“铺垫”,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前提条件。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13:01
  • 【点击频次】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