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李秋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习兴趣是指在美术学习中,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美术学习中最大的情绪力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和学习。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兴趣;培养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一、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感性的群体,作为美术教师来讲,应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同时,艺术本分是不能够千篇一律的,它需要相对独立的个性。作为美术教师来讲,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留给学生一个相对独立的天地,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慢慢消化和了解,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愉快、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达到增加学生趣味性的目的。因为学生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是不可能统一的,存在着知识接收能力不均的现实。只有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美术教师才会自然而然的和学生平等共处,对不同学生采EA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才能够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对美术教学充满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媒体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下且”,教学中能够尽多地将媒体介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幸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和用演变教且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美术课也可以通过幻灯投影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还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调节学生心态,为完成创作创设一个情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讲入茸培,然后进行创作。
  四、利用综合性立体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采用个性化评价:因为,美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所以学生的艺术创作更无对错可言。因此,对美术的评价可采取个性化的评价,如:看是否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否懂得欣赏生活,是否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可以看学生是否热爱美术,能否掌握一项美术特长或积极参加美术活动;还可以看他们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否积极参加美术社团、兴趣小组和校内外各级各类美术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审美表现,提升审美情趣。
  (2)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给学生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美术成长的历程。内容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说明、自我反思、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完整收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和发展过程。不过,在使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将档案袋当做简单的容器,把所有的学习材料放在里面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最终使这一最科学、最实在的评价方式流于形式,那就没有意义了。
  总之,为了让学生学好美术这门课,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就来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本内容,结合对名画的欣赏、分析、学习来传授美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通过绘画看到画中幽远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绘画手法,从而提高绘画水平。当然,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除了我以上谈到,以营造课堂氛围、运用电教、带领学生实地写生等,还有很多有关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待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探索。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2:31
  • 【点击频次】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