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作者】 张 萌

【机构】 新疆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文化自信一直都是国家号召的新兴概念。正因为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解决生活温饱不再是问题时,精神领域的追求就需要提上日程。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领域中,对学生全方面渗透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基于实际的教学经验,结合时下更新迭代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文化渗透
  素质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锚点。即使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的推进,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相关的工作推进,一直都呈现高标准严要求的状态。所以这就要求高中语文的教育体系需要加入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自信,以及愿意身体力行地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行为的教育目的。让成长在互联网极度发达时期的学生明白,不是只有西方的文化值得被讨论,值得被挖掘探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蕴藏着包罗万象、品种繁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身为中国的新青年,更应该承担起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全世界都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1. 深挖课本
  高中语文所使用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倾注了各位专家的心血。高中语文教材中挑选的每一篇收入进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衡量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才被收入进教材中去的。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立足的根本。而且高中语文的教材,收入了大量的古诗词与文言文,这些都是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与其浪费时间与精力去课外寻找依托的文本,不如从学生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课本入手,挖掘其中文学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大量论语中相关《论语》中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已有的材料,让学生们体会《论语》中涉及到的古人的修身知礼、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以及君臣之间的礼仪。比如说其中的修身之礼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建立健全个人的三观,明白慎言与慎独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古代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了解当代为人处世的准则与古代周公之礼的内在联系。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可以通过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语文课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化自信,进而产生对于整个国家与个体的价值认知。让学生能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骄傲,让学生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同时培养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2. 借助网络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时代,对于电子产品也呈现出使用的得心应手的状态。所以高中教师在进行关于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的强大力量运用到教学的方式方法中。让学生可以借用自身非常喜欢,而且运用娴熟的工具,去探索广袤的传统文化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大大节省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也能够让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得到学生们积极响应。而不是被动的去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学习就会变得既轻松又愉快。比如说,目前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所以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有机会去涉及到娱乐的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借助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初衷,让学生去观看中央电视台制作或者播出的比较高品质的文化类的节目。比如说《百家讲坛》、《国家宝藏》以及《典籍中国》等等,这种既有美感,同时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优秀电视节目。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获得放松自己紧绷神经的时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积淀文化内涵。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深层次的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可以借助节目的舞美、明星以及名著作品等等辅助条件,让学生获得在校园生活中,无法获取到的具有趣味性的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白,娱乐与学习是可以相互连接的,两者并不是背道而驰。所以这种对于学习方式的革新,在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受益匪浅的影响,让学生养成将娱乐与学习结合的学习习惯。
  3. 发掘兴趣点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与身高外表上看起来与成人无异,但是学生本身还具备很多孩童的天性特征。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点。让整个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变得风趣幽默,而不是被动灌输的学习过程。同时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的欲望与动力。学生除了需要在课堂上提升个人的学业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通过高考进入一个优秀的大学,为自己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铺垫。同时还需要在高中校园生活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学会与人相处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中生进入到大学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全新的生活节奏,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对于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成为可以对自己负责任的成年人。
  而上述提到的这些教学目的,在引导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发主动的产生出对自身全新的认知,进而提升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复原古代的周公之礼,像是拱手礼、相见礼等等。这些礼节的教授,不但可以让学生感觉到非常的新奇,觉得好玩,同时也将这些礼节背后蕴藏的人文价值与修身之礼,传递给学生。比如说拱手礼,就是古人相见的时候用来打招呼的一种礼节。有着男女之分,同时作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讲究。在学习拱手礼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以小见大,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而且拱手礼所代表的谦卑以及自省的文化内涵,也能够让学生领略到祖先们为人的智慧以及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拱手礼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以此来进行自省,反思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是不是存在过于自满的情绪等等。而且,拱手礼也是国家领导人,时下出席正式场合中比较推崇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因为拱手礼在作揖时,会与人保持适度的社交距离,这与目前疫情的后防疫时代的相关要求非常契合。并且,拱手礼也时常会出现于学生喜欢观看的,时下流行的古装剧中。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满足想要模仿剧中场景的娱乐需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祖先的智慧,得到深入精神世界的熏陶。在教师营造的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的被传统文化所渗透。这种行云流水的过程,不但不会让学生产生反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将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一个台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全方位的弘扬。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让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身负着不容小阙的重要使命与责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借助多方的力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将中国文化的魅力向外传播,让更多的人见识到我国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里,提升个人的学业水平。让学生在面对高考语文时不再显得手足无措,反而是愈发的胸有成竹。
  参考文献:
  [1]马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2):102-103.
  [2]郭美联.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46-47.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4:40
  • 【点击频次】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