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作者】 陈 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群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与初探:1、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2、重点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3、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4、注重结构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结构体系;5、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以上初探为一己之见,仅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活跃教研氛围。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概念;辨析概念;理解概念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重点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 
  化学概念中有许多字和词,既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也是与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区别之点。如讲解化合物时,不要将“化合物”写成“化和物”,因为“合”与“和”虽然两个字字音相同,但是含义不同。“合”表示不同种元素原子相互化合的意思,其变化是化学变化,“和”表示不同种成分机械的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又如讲解酸与碱的概念时,要注意强调“全部”二字。如果忽视了“全部”二字,则有可能把碳酸氢钠看作是酸,而把碱式碳酸铜看成是碱了。虽然现在的教材不把酸、碱、盐的概念像以前人教版教材这样提出来,可是我们上课的老师还是要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讲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酸、碱、盐。再如,讲解浓硫酸的性质时,通过实验现象看到,水雾被浓硫酸吸收消失。纸张、木材、棉布等质量里的氢和氧被浓硫酸以2:1的原子个数比“夺取”,使之脱水碳化。这样一个“吸收”一个“夺取”,分别代表了浓硫酸的两种不同性质。前者指出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者说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所以分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有利于帮助我们抓住概念特征,理解其含意,便于掌握、记忆,有利于概念的运用,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极易与原子质 量的概念相混淆而难以区分,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其 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并指出使用相对原子量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量的概念并讨论区分,然后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依据课本中的定义进行推算。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 一种 碳原子质量的1/12。即: 1.993×10- 26千克/12≈1.66×10- 27 千克 2、氧原子绝对质量(千克)?学生查书回答: (略) 3、氧的相对原质量是如何求得的?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6 4、师生共 同总结得出: 相对原子量=元素的绝对原子质量×12/碳原子质量 通过这样计算,学生能比较直观准确地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是一个不表示单位的而且是使 用起来很方便的相对量。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 使用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四、注重结构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结构体系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进行新概念的认识过程中也面临着知识点的分散性以及繁杂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化学知识系统性学习。对此,教师可通过结构教学法帮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相应的联系组织成系统知识架构,使学生在联系的框架中进一步了解化学基本概念的含义与意义。结构教学法作为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辅助方法,应以基本概念的核心内容为主。因此,教师应把握好结构教学法的使用时机,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五、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的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再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初中仅要求从物质得失氧的角度予以分析,为了照顾知识的连贯性,在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即指出氢气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被氧化,又指出氢气中氢元素组成了水以后,化合价升高,氧化铜中氧元素被夺去后,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了零价,最后总结出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有改变的这一结论,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个概念在高中学习时将进一步深化。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探,其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但笔者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之余将教学心得、经验撰稿成文,以飨读者,以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不分地域的教学研讨氛围。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5:34
  • 【点击频次】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