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随文写段在中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何思琦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文写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是实现阅读与写作二者共赢、解决劳于读书逸于写文问题的有效举措。本文就此展开了随文写段在中段语文读写结合应用中的做法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随文写段;应用
  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性的旨在培养学生语用实践能力的课程”。从这里可以看出“语用”就是语文教学在走向高效育人过程中的必然要求。而如何突出“语用”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是“语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三四年级作为小学中段习作能力培养练习的起步时期,主要进行写作兴趣和奠基方法训练。在此过程中突用“语用”增强语言实践性除了上好习作教学课外,还就是要展开随文写作。要知道,课文既是语文学科课程的基本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模仿的凭借,运用教材上的课文来进行习作练习是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最有效的方法。接下来,笔者将以自身践行的三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运用“随文写段”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语用”训练实践。
  一、引导学生读段落,为写增强感性经验
  比读整个文篇,读段更能获取其中信息和采取自身所需。因为读者精力更集中,思维更专注,更能发现到自身所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读段。因此,秉着随文写段的理念去实施就一定要引导学生既要读又要写,要以读促写。这一点在开始让写段落之前让学生阅读段落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读不能随意读,要带着目的读。段,也不是随便哪个段,要有代表性的段,符合学生认知现实和有习作模仿价值的段,这样的段才是我们重点读的段,可以利用精读、细读、有感情朗读的段。甚至为了让学生增强感性经验我们还可以不余遗力组织学生去读,通过想象阅读、对比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阅读段落的结构、段落的顺序以及段落的文字特征,以及在作者写作过程中运用其在表达感情上的写作技巧。比如《和时间赛跑》,就要引导学生细细体味“永远”“再也不”“了”这些词语的实际意义。如果不利用类比读和对照读,你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意义。教学中如果我们通过重读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而就可以为我们接下来引导学生依据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情来书写“珍惜时间”的小片段,至少在语言感情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评段落,找出写的方法
  一读即写,是没有消化的输出,学生难以写出象样的片断来。而在读写之间加上一个“评”,自然就可起到促进“消化”而内化于情感、方法的效果。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也采取了随文写段的方法,但是在读写之间是零距离的,即读完即写。这样写的结果学生不是情感不到位就是方法没模仿到。正确的做法就是在“评”这个阶段,找准模仿点,让学生随文写段有写的对象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评析我们拟定的写作对象和方法与课文在写作表达上有何异同,又怎样去解决。这样他们在写作时就不会“说写色变”和“咬笔尖”了。模仿点是什么,古人给我们指出了三种,即文、格、法。前者就是仿文中运用精言警句表达的方法,这一点即使是中段的小学生也可进行。而后面两种则是重点,“仿其格”“仿其法”都是我们在“评”中要重点研究的对象,很难的,没有反复的实践是很难让学生获得模仿教材在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观察方法、思路方法等方面方法的。这既需要教师的耐心又需要不断细化的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个渐进过程,急于求成不得,就如同作文能力提高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三、引导学生仿段落,深化读的运用
  “仿写段落”是“随笔”写作的常践方法,也是“阅读与写作相融”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助力学生习作有法的有效方法。怎样使同学们模仿得“象”呢?这是值得探究的,不同语文老师可能有不同方法,但模仿什么?怎样模仿?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有共性的。对于中段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作为模仿学习的榜样,即指导学生先从模仿课文做起。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觉得要想破解“仿”的问题,必须要让同学们模仿段落的结构、段落的语言、段落在表达顺序的选择上。掌握了这三个要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深化读的运用从而使习作变得更容易。例如《桂林山水》采取随文写段就要让学生细读山水特点描写的段落,让学生找出写的方法。在读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品细评,感受排比句在突出山水特点中的运用,再让学生模仿写句自然就简单了。又如《颐和园》文章中作者随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要让学生模仿,就要组织学生只读文段前的一句话,在细品中体味地点转换的语句表达。再如习作课中的示读范文写四季时我用红色标注四季的表述方法让学生细评,“春天”“到了夏于”“一阵秋风吹过”“瑞冬到来”,让学生体味这样的表四季的表述与直接写春夏秋冬的区别,学生就可感觉变文表达的重要性了。《爬山虎的脚》文中在描写爬山虎在爬行时的六个动作如果不细读又思,就难以体会到作者观察入微的用心,就难以感受到要写得准确生动就必须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在读写之间强化评的展开,既是读的深化又是为写的蓄力,能使学生写有方法提供更好的感性经验。
  总之,随文写段在倡导“读写结合”“微写作”“作文能力培养常态化”的今天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去探索和践行的重要路径和方法。这一点,不容质疑其科学性,只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拓宽其实践路径,使其更好地助力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梨苹,随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研究,2021年。
  [2]黄秀珍,在随文练笔中追求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5:56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