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议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 高江燕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千秋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有效落实改革方案,切实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中学历史教师也在积极地更新着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和改善着课堂教学策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中学历史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三维目标教学效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综合素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在开展教学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出教学目标[1]。明确的目标能够指引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时,他们自然会使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得更具逻辑性。学生们也能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吸收过程。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要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重难点内容。接着,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要能够看到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逐步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充满了浓厚兴趣。然而,他们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把握还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们能够多角度地认识历史。然后,教师再据此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们能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有所把握,同时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设计出相关问题,以提升学生们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工作会开展得更加顺畅。
  二、用新颖的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是否能够以新颖的课程导入对于一节课程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导入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等多种方法在课堂的开始时吸引学生的兴趣。其中,问题导入的问题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并不是简单地提问学生,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例如,在课堂开始时询问班中喜欢下象棋的同学是否知道楚河汉界这一典故?再比如教师在讲解“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于“鸿门宴”理解,进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何种背景之下?项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败在了刘邦手中?同时联系“荆轲刺秦王”这一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秦朝的各种典故,教师在分析各个典故的同时穿插上相关的教学内容。在问题导入方面,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自主地去挖掘真相。而情境导入方面,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历史题材的视频片段等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大一统的汉朝”及“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两个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的一个历史纪实片段,让学生结合知识思考这部电视剧讲解的是哪位皇帝?而真实的历史人物与电视剧中的人物又有何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45分钟如何利用才能让一节课程达到学生学习的最高效率,毫无疑问的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便利丰富课堂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难题。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能够简单的在教学中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收复新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这一内容的历史纪实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清朝朝廷上各种势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处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情景还原”对当时收复新疆在朝堂上的各种辩论以及左宗棠等人赴新疆时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纪实片让学生自主选择演绎当时的各个情景,让学生更深的去揣摩当时的人物心理,自主发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课堂的内容,最终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对于左宗棠等历史人物进行褒贬评价,这也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再比如,教师在讲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各个朝代的文化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朝代的文化产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是将网络上搜索到的各个经典古物制作成图片,教师根据课堂时间设计游戏,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改变历史课堂的死气沉沉的情境。
  四、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记忆
  人们通常将历史和死记硬背画上约等号,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记忆确实有一定的要求,中学生的记忆确实是历史学习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却并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联想法、歌谣法、谐音法、字头法(取记忆内容的第一个字组成词组或者是句子)等多种趣味记忆法,方便学生的记忆。以适应历史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庞杂,知识点繁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趣味记忆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甚至说是去创造记忆规律,让学生能够更加愿意去学习“枯燥”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记忆“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时,教师可以通过编成的口诀帮助学生的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可以利用网络上搜索到的歌谣去记忆: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70万到20万,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下肢稍微有点弯,前额低,嘴巴长;牙齿粗,个子矮,眉骨突、骨骼壮,保留猿类的特点;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兽皮缝衣身上穿,石珠、兽牙做项链……历史教学中诸如此类的记忆方法数不胜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学生准备趣味记忆法并且可以教给学生这些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趣味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课堂的导入、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及历史教学中的记忆方法探究,兴趣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正面评价学生,增强其学习信心
  历史知识浩瀚广阔,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在面对浩瀚的历史知识时,很容易出现混淆,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们进行正面评价,促使学生们能够不断获得参与历史课堂的信心。正面鼓励可以来自于学生们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当学生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踊跃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正面鼓励还可以来自于学生们的课后作业和课堂检测完成情况,或者是阶段性考核时学生们所取得的进步。总之,当看到学生们有良好表现或者进步时,教师要看在眼里,并及时对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从而不断树立学习的信心。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育策略,融合当代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带领学生们去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促使其增加对历史学科的探究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22/12/14 11:48:11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