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儿童心灵发展

 

【作者】 蔡梦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雷峰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虽非思政学科,但要担当起立德树人重任就必须充分借助该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来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和发展文体自信,本文通过搭建儿童心灵发展平台、做到语言和情思的培养统一和充分发挥教师表率作用等路径来阐述了助力立德树人实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心灵;发展;注重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基础教育应该以发展为基础。但是,与教育目标相结合的实际所为,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才真正符合素质教育主题的现实需要呢?八十多年以前,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及如何改进小学国文的课堂教学时就给了我们直接的方向,那就是“发展儿童心灵”。换句话说,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孩子们的精神,发展他们的思想。现实语文教育,由于过多强调工具性,过多强调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得分中的占比,导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成为了教师考核评价的工具学科。这样取向下的语文教学又如何使语文教学走上正规,还本归真。又特别是如今新一轮课示的出现,更强调语文学科在培根铸魂、发展文化自信以及启智增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真正有利于发展的语文教学应高度注重发展儿童心灵。
  一、搭建儿童心灵发展平台
  构建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儿童心理发展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一个宽泛的教育培养环境,即儿童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中所需要设备、氛围等;一是指狭隘的“舞台”,即所谓的“课堂环境”。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作为一线的老师都要创造一个能激发孩子情感、情绪和思想的环境,引导孩子进入互动对话的情景中来。只有这样,孩子的情感才会被激发,才能产生读书和表达的欲望。当他们情绪达到高昂状态时主体作用就自然就会发挥出来。国家一级名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十分注重从一堂课开头的情绪引导入手,用生动、别致、优美的激情话语来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通过生动的图片、简笔画、实物和多媒体打造的图文并茂等教育媒介,引导他们进入教者预期想要的环境,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情感。在写作之前,她更注重情感的激励和培养,常常通过多媒体呈现,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感受到野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等场景的无限快乐,以此来激起孩子的喜怒哀乐,使他们的情绪高昂,思想活动极度活跃起来。有了这种情感作底,学生又怎么可能没有好的作品从心底跳出来呢!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时我们务必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工作,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首先要通过情感的引导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实现以情激情;然后,老师们用情来范读文章,通过声情并茂的语音引领学生体味感情,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作者三者之间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共鸣。
  二、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的培养统一
  我们所教的语文学科是培养孩子们的精神和情感的基础。而语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训练对象就是语言运用,又加上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因此,我们在实现有效教学的时候就必然应将语言和情思二者训练做到有机结合,这样的实施才叫既重视了工具性又强调了人文教育,既提质又育人。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主要,其有效实施要做到“言”与“意”的结合。对于一些描写风景的作品的阅读教学,就要把风景描写的方法和情感表达的方法相融合来引领学生,让同学感受到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情景共鸣的写作方法。对于一些以记事性为主要的文本阅读教学,而在写作事件时所用到的文字也都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对于这些文篇的教学实施要把事情和感情联系起来理解,让同学感受到作者写事情的真正原因。正文中凡是以人为主体的作品,都会在其中注入爱恨感情,人和事的融合其目的是作者借此表达自身情感。故而我们在实施时一边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一边要学习文本中作者表达的思想,以培养学生心灵,发展儿童精神。让学生从所学的文章中去崇拜和爱慕文章中所歌颂的人物,从而形成具有强烈情感倾向的个性。这就是落实新课标发展文化自信要求的一个很好突破口,我们要实现新课标所说的文化认同,就是要抓住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培育。这样的实施既不会将语文学科变为思政学科又达到了教化效果,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培养情感,就要有一种真心实意的情感作基础。只有当老师拥有了真正的情感时,他就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来感受到教科书中所蕴含的作家的情感,从而影响到同学们。比如用自己对自然的喜爱来带领同学们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让他们了解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从而能够创作出赞美自然的诗篇。在写英雄伟人的文本时,要用真情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对英雄、伟人的崇敬、崇拜和热爱。我们知道,一个人受情绪熏陶越大,受意象影响的深度就越高,就会在心灵中激起情绪波动,从而产生对事物的情感。而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情感的培养者,往往是我们恨什么,学生也往往也在跟着有不积极的情感产生。因此,在发展儿童心灵的语文教育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正确的情感作践行基础,否则所教出来的学生就可能受到你不良情感所致的不良品行。这是有违新课标的。所以,发挥师标为范的教育作用同样也属于我们发展心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实现教育的高层次,培养儿童心灵,作为执教者必须具备一颗真、善、美的心灵才能在我们学生心中播入纯真的种子,才能让学生心理在文化认同中产生自信,起到立德树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梅,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J].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
  [2]孙钢红,浅谈语文学科如何发展儿童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2021年。

  • 【发布时间】2023/1/9 17:07:08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