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于幼儿学好普通话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语言的学习从古至今对于人类来说都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我们的生活才得以丰富多彩,方便快捷,人类也才有了如今的发展。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便开始接触语言,学习语言就应该从小抓起。我们都知道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它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不可或缺,然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同时不同的地方还有各自的方言,这便使得很多人对于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不是那么好。更有甚者,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有的小孩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讲,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普通话;对策研究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每个民族,每个人民都必须掌握好的一门语言,而要掌握好这门语言就一定要从幼儿期开始。所以我此次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这个关键期,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说普通话上所存在的错误,为他们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能用普通话流畅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说普通话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在幼儿园里可以不用老师的提示自然而然的就能使用普通话和小朋友们交谈;还有一点是希望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幼儿能够爱上说普通话,把说普通话当做一种乐趣。
二、 普通话的概述
(一) 普通话的定义
语言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民族共同语叫“雅语”,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语。汉代的民族共同语言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言叫“官语”。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二) 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从普通话的概述中我们知道普通话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形成了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在使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言,它的诞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着自身的语言体系,同时不同的地区方言也是千姿百态,各有各的语言特点,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沟通上就会产生巨大的障碍,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学好普通话是促进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团结统一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了共同语言,人们才能听懂彼此的话语,才能进行商业的来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三、 幼儿学好普通话的对策
(一) 当地教育局要加大对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并制定相应对策
提高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所有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同时教育局应该拿出一定的津贴来给幼儿园作为幼儿老师普通话培训的费用。想要幼儿把普通话说好,幼儿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这样幼儿才会跟着老师学到标准的普通话。
(二) 家长要做好普通话教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普通话水平
1.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幼儿学习语言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主要照看人的说话习惯、语言特点是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2. 调动孩子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家长应及时抓住孩子爱说话这一特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陪养他们的普通话能力。幼儿在3到4岁这个年龄段是语言发展最快,习得话语最多的时期,也是迫切想要学会说话与外界交谈的时期。父母应抓住幼儿学习语言关键期促进幼儿普通话的学习。
3.鼓励和表扬孩子爱说普通话的行为
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写到,在学龄初期(3到5岁)这个时候由于幼儿身体的成长和语言的发展,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会变大,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不止家庭那么一个小范围,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语言的表述能力和身体的行动能力。此时父母应当给予儿童适当鼓励或妥善处理。所以在平时有空时,家长可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周围事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用普通话表达。在孩子3到6岁这个阶段他们还有着很强的模仿力,孩子学会说话,做事都是靠模仿他人的声音,行为而来的,不少孩子会模仿电视里主持人的声音,这时家长应及时的表扬并加以鼓励。
(三)幼儿园要做好普通话的学习工作
1.幼儿园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学习普通话最好的示范者。因此幼儿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如:说话时不带有口头禅;避免在幼儿面前说出一些不雅的话;一句话应当说完整;平时教学中避免说当地方言和民族语言;和幼儿交谈时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语言规范。
2.引导幼儿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从平时的语言交谈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幼儿要想学好普通话,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规范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多练,没有任何顾虑的与人交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3.鼓励幼儿说普通话,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说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版.
[3]张研青.普通话应该从幼儿园抓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7).
[4]李季梅,冯晓霞.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J].2015.9.
关键词:幼儿;普通话;对策研究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每个民族,每个人民都必须掌握好的一门语言,而要掌握好这门语言就一定要从幼儿期开始。所以我此次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这个关键期,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说普通话上所存在的错误,为他们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能用普通话流畅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说普通话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在幼儿园里可以不用老师的提示自然而然的就能使用普通话和小朋友们交谈;还有一点是希望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幼儿能够爱上说普通话,把说普通话当做一种乐趣。
二、 普通话的概述
(一) 普通话的定义
语言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民族共同语叫“雅语”,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语。汉代的民族共同语言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言叫“官语”。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二) 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从普通话的概述中我们知道普通话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形成了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在使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言,它的诞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着自身的语言体系,同时不同的地区方言也是千姿百态,各有各的语言特点,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沟通上就会产生巨大的障碍,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学好普通话是促进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团结统一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了共同语言,人们才能听懂彼此的话语,才能进行商业的来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三、 幼儿学好普通话的对策
(一) 当地教育局要加大对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并制定相应对策
提高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所有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同时教育局应该拿出一定的津贴来给幼儿园作为幼儿老师普通话培训的费用。想要幼儿把普通话说好,幼儿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这样幼儿才会跟着老师学到标准的普通话。
(二) 家长要做好普通话教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普通话水平
1.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幼儿学习语言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主要照看人的说话习惯、语言特点是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2. 调动孩子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家长应及时抓住孩子爱说话这一特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陪养他们的普通话能力。幼儿在3到4岁这个年龄段是语言发展最快,习得话语最多的时期,也是迫切想要学会说话与外界交谈的时期。父母应抓住幼儿学习语言关键期促进幼儿普通话的学习。
3.鼓励和表扬孩子爱说普通话的行为
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写到,在学龄初期(3到5岁)这个时候由于幼儿身体的成长和语言的发展,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会变大,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不止家庭那么一个小范围,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语言的表述能力和身体的行动能力。此时父母应当给予儿童适当鼓励或妥善处理。所以在平时有空时,家长可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周围事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用普通话表达。在孩子3到6岁这个阶段他们还有着很强的模仿力,孩子学会说话,做事都是靠模仿他人的声音,行为而来的,不少孩子会模仿电视里主持人的声音,这时家长应及时的表扬并加以鼓励。
(三)幼儿园要做好普通话的学习工作
1.幼儿园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学习普通话最好的示范者。因此幼儿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如:说话时不带有口头禅;避免在幼儿面前说出一些不雅的话;一句话应当说完整;平时教学中避免说当地方言和民族语言;和幼儿交谈时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语言规范。
2.引导幼儿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从平时的语言交谈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幼儿要想学好普通话,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规范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多练,没有任何顾虑的与人交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3.鼓励幼儿说普通话,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说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版.
[3]张研青.普通话应该从幼儿园抓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7).
[4]李季梅,冯晓霞.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J].2015.9.
- 【发布时间】2023/1/9 17:10:55
- 【点击频次】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