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践分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实施,提升学生对文化的审美能力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情感培养,情感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灵魂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新时期教学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情感,懂得调节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立足语文教材,使学生在阅读中升华个人情感,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践探析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荣辱等。它产生于人的认识和生活过程中,并影响认识和活动的进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既进行着知识的传递,又存在着情感的交流与发展。师生双方会因个人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而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记忆、思维和品德的形成,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进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的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够重视,把语文课当成纯粹的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努力掌握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细微的关怀
在小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中老师的形象就是伟大和权威的象征,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老师所说的话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对老师产生害怕的感觉。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在老师的思想意识里面,老师对于思想发展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也会产生一种不太关心的心理,或者是不放在心上的一种心理状态。虽然在表面上我们也能看出老师亲和力的表现,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却很明显地体现出老师的师尊形象。我们都知道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虽然有些细节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细节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使学生不由地产生一种敬畏之情,这样就严重地破坏了老师和学生的和平共处关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时刻保持微笑,适当地激励学生,使老师不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学习关系。如果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也要让学生坐到旁边或是对面的椅子上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小学生不再觉得老师是那么高高在上的,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谈话方式。当然,老师如果出现错误,也要虚心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二、从教材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升华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要想更好地实践情感教学,教师应从现有教材出发,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阅读作为一种很好的宣泄情感的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阅读不但能加深学生融入文章的程度,还能使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理解文章情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的内涵,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升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理解。例如,在学习《花的学校》时,学生通过教材资料库得知,本文是泰戈尔写的一篇散文诗。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文章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自己想象花儿的学校,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来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设想的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然后,教师对文章进行剖析和讲解,详细介绍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升华自身的情感共鸣。
三、利用课外活动,加强情感体验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下训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下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语文学习的真知,在实践中去内化情感,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课下训练活动开展还要考虑时间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习作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时,教师可以利冬至的时间,组织小学生包饺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体验劳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在讲解《找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时节气,组织学生去春游,通过春游活动的快乐让学生认识到春天的美好,在春游过程中对春天的美进行与感受,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感到有“礼”
小学的语文特别注重口语交际,因此,它不可能很多地依赖书面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在学习评价上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学初,我就提出了三种平常语文测试的方法:第一种是观察学生,平时的朗读和平时的作业(这是针对品学兼优,口语好并自胆子大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二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学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给老师看,平时书上的朗读作为加分项(这是针对语文水平还可以、胆子较小一点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三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书上的内容)表演给学生看或者朗读给学生听(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当然,第一种的分数要高一点,第二种稍微低点,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进行,教师过一个星期评价一次,选择最好的一种给学生打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师对待自己是非常有礼貌的,连考试都可以让自己选。
语文教育的魅力在于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好好运用情感教育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门,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来,变得生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践探析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荣辱等。它产生于人的认识和生活过程中,并影响认识和活动的进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既进行着知识的传递,又存在着情感的交流与发展。师生双方会因个人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而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记忆、思维和品德的形成,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进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的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够重视,把语文课当成纯粹的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努力掌握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细微的关怀
在小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中老师的形象就是伟大和权威的象征,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老师所说的话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对老师产生害怕的感觉。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在老师的思想意识里面,老师对于思想发展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也会产生一种不太关心的心理,或者是不放在心上的一种心理状态。虽然在表面上我们也能看出老师亲和力的表现,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却很明显地体现出老师的师尊形象。我们都知道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虽然有些细节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细节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使学生不由地产生一种敬畏之情,这样就严重地破坏了老师和学生的和平共处关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时刻保持微笑,适当地激励学生,使老师不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学习关系。如果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也要让学生坐到旁边或是对面的椅子上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小学生不再觉得老师是那么高高在上的,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谈话方式。当然,老师如果出现错误,也要虚心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二、从教材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升华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要想更好地实践情感教学,教师应从现有教材出发,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阅读作为一种很好的宣泄情感的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阅读不但能加深学生融入文章的程度,还能使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理解文章情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的内涵,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升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理解。例如,在学习《花的学校》时,学生通过教材资料库得知,本文是泰戈尔写的一篇散文诗。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文章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自己想象花儿的学校,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来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设想的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然后,教师对文章进行剖析和讲解,详细介绍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升华自身的情感共鸣。
三、利用课外活动,加强情感体验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下训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下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语文学习的真知,在实践中去内化情感,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课下训练活动开展还要考虑时间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习作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时,教师可以利冬至的时间,组织小学生包饺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体验劳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在讲解《找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时节气,组织学生去春游,通过春游活动的快乐让学生认识到春天的美好,在春游过程中对春天的美进行与感受,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感到有“礼”
小学的语文特别注重口语交际,因此,它不可能很多地依赖书面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在学习评价上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学初,我就提出了三种平常语文测试的方法:第一种是观察学生,平时的朗读和平时的作业(这是针对品学兼优,口语好并自胆子大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二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学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给老师看,平时书上的朗读作为加分项(这是针对语文水平还可以、胆子较小一点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三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书上的内容)表演给学生看或者朗读给学生听(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当然,第一种的分数要高一点,第二种稍微低点,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进行,教师过一个星期评价一次,选择最好的一种给学生打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师对待自己是非常有礼貌的,连考试都可以让自己选。
语文教育的魅力在于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好好运用情感教育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门,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来,变得生动起来。
- 【发布时间】2023/1/9 17:11:06
- 【点击频次】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