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易存的误区浅析

 

【作者】 舒 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隆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不容质疑,多媒体拥有着传统媒介无法相比的强大的性能。但是再强大的功能优势都不能过度依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误区连续出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误区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当今,随着“双减”“双规范”工作践行的深入,在为更好育人的语文课堂上多媒体作为先进教育生产力象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发展契机,特别是在“优教优学”方面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困难和理解难度。故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就得到了常态化运用。这既是好事也有两面性。我们在为精彩的多媒体助力教学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并改正。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一种提升教学效率的手段,用了它,课堂就会走向高效而更好育人。实际上,它只是单纯地求新、求多、求花哨,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就是本末倒置。要知道过度地追逐着多媒体教学实施的做法容易使课堂由信息量过大,吃不消的学生因为量大而不能全盘吸收,只能获得极少部分知识,从而导致整个教学的成效却很差。以下,是笔者近几年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教研活动中收集到的关于多媒体易致的误区进行浅析和探讨。
  一、多媒体运用过多替代教师而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对话,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感情和实现信息互换的舞台。虽然学生是主要的语言学习者,但是没有老师的指导与安排也是无法实现高效获得的。但是,在多媒体进课堂之后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对它有着较高的使用热情,使它成为了“主角”,它不但超越了“辅助”的地位,秦代了教师,甚至教师还成了它的执行者。这种过分夸大功能优势的依赖性做法,很容易喧宾夺主。难怪很多教师都会感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师可以纯看学生学了,不用教他们,或者做一个让他们自己操作学习的课件引领他们就足够了。笔者以为,这个观念是误解,因为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却不能成为教学的万能解决方案,而期望以多媒体取代老师角色的观念和做法,则是很具偏颇性的,甚至是一种误解。由于在整个语言学习中,老师是导向者,是学生示范主体,是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美的领航人。这一种是多媒体无法做到的。要知道,教师还会一个重要作用也是多媒体无可替代的,那就是察言观色,根据学情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时间安排。这也是多媒体智能程度达不到的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过分追求“花哨”而事倍功半
  创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历来是其最大的优点。但是有些老师仍嫌不足,为了让多媒体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增多了能使感官兴奋的元素,使课件画面“花哨”的成分明显增多。要明白,与知识不相关的元素,尽管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刺激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它的存在会由于其新颖性而引起同学的关注;使同学们对知识的关注被转移,产生了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反而产生了对观察对象的爱好,得不偿失。所以,在应用多媒体时,不要追求“花哨”,不要大量地利用无关的图片、声音、GIF的动画或录像来装点课件画面,否则会造成负面影响。一名教师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望天门山》这一古代诗词时,把一些图象用卡通的方式呈现在智能教学一体机大屏上。由于图像过于美观有吸引力,导致每次呈现出一幅祖国的壮丽风光图像时所有的学生都会尖叫起来,再接着课堂上就是一阵哄堂大笑。而这笑不是赞美而是学生尖叫引发的笑。老师本来打算在展示的时候解释一下,但看到学生笑得“人仰马翻”又干脆作罢。本是一首好诗教学,却因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教学效果率不能提高。其后果即使就是,学生要学,老师要说,都要被教室里“热闹非凡”的气氛所吞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就不是语文学习而是对多媒体产生了兴趣。故而,在课堂上,作为课件运用者在设计时不要过分地去追逐那些所谓的新元素、新刺激,要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组织设计课件,科学地安排、使用元素集成。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的运用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过犹不及”的遗憾出现。
  三、过于程序化而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班班通”项目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媒介,尤其是如今许多年轻的教师都非常喜爱使用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施。我们都明白,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课件,它的使用好坏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科学和合理。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之前,按照教学案设计流程的程序排列好集成方式和顺序,顺着教学流程“一路南下”。在课堂实施时,我们教师只需通过鼠标将课件按照一定的次序显示在智能教学一体机大屏中就是了,而课件所显示的顺序和流程则完全是程式化的,教一步,点一步,下一步,再点一下。这种由于老师事先就已经安排好了问题,所以教学实施时就完全成了“点鼠标”。这样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主体必然会丧失;一定会导致“机灌”课堂的出现。“教学是段未知旅行”这句话在这样的鼠标课堂中就成为了错误。要知道,课堂是交流的阵地,缺乏交流,课亦不是课,教也不成为教。
  事物两面性是任何都躲不过的。哪怕是为教育定制的多媒体仍然存在这样的性质。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克服认知局限而科学恰当的运用,同时还要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助力语文提效提质的预期实现。
  参考文献:
  [1]姜秉东,浅析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语文,2019年。
  [2]赵雪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学理论,2013年。
  • 【发布时间】2023/1/9 17:12:31
  • 【点击频次】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