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活动化策略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

 

【作者】 徐玲玲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两板桥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构建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方法很多。在“教法活用”理念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实现学生思想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并实施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使之更高效,更有育人的实效性、全员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活动化策略;构建;应用
  教学以高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践行能力和思想素质是我们作为学生思想引领人的重要责任。在全面践行“五育合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课改中,我们如何让自己所教学科能够以教学效率快,教学效果好的方式惠及学生发展,就成为我们在新课改实践中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探求方向。在这践行了好几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进行了以活动化策略为主题的探索实践,并在反思与总结中形成了以提效增质的正确实施。我们知道,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就应在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指引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展开高效教学,既培养以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爱好道德与法治的情感和实践能力在现实中得以实践,特别是在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和道德践行能力提升上有以活动为载体的现实运用。
  实践中,针对小学生好动学习需求我们将活动化策略与之整合,即实现了活动化策略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为了收到教学效益最大化,我们应在积极践行“预则立”思想上,要使备课中的计划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中展开,我们必须首先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其学科独特的效率概念,并形成有效的活动育人观念。我认为学生是教室中活动开展的学习主体,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情感和效果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目的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并发展技能。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即活动化策略的实施应用应在这几个方面着力。
  一、活动化策略实施中的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教学即活动。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抓住学生好动而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得到活动惠及而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时,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活动的目的,并说明学生通过开展活动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性影响。如果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很少或什么都没有,那么最好不要进行此类道德与法治活动,因为耗时会使教学以低效,不能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导入教学时,很多教师乐于利用多媒体动画或影片剪辑片断来引入新课,目的在激趣和诱发,以旧引新发挥有收获。而在实际运用时,其用时过长,激趣效果并耒有理想中那么好,那么,这样的导入活动我们就可以取之不要。再如我们经常挂在探讨嘴边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交流讨论这样的课堂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或交流中发现的问题,找出差距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我们提供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学生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理解,甚至掌握,那么在课堂实施中再进行如此合作或交流的活动,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无聊,那就没有教学意义,反而浪费时间。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计划实施前一定要对一项活动的实效性进行仔细考量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现实和水平,兴趣和其他因素,以便学生可以参与并从中受益,使活动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二、活动化策略实施中的活动应具有全员性
  教学是基于学生全体参与的活动,不仅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而游离于教学之外,更要以充分发挥主体性而成为教学互动的积极分子。而作为教学展开的载体——活动,也应体现全员性,让教学对象都能参与到师生互动活动中来。作为一线教师,要认识到活动组织只有在有效时间里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才能算时活动具有全员性而促使学生人人学道德、学法治,人人有良好的道德学习和法治实践平台。为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事情要做。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中的《当冲突发生》这课时,就不能通过点名的方式让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谈谈看法就可以了,应该组织全体学生在生活小矛盾、小问题上如何化解双方矛盾进行方法和情感上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要谈谈对此事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自身在遇到这种常见事的方法。
  三、活动化策略实施中的活动应具有完整性
  高效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个活动甚至“子活动”的展开过程。各个大的环节又包括很多“子活动”,这些“子活动”的科学处理与实施,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细节上的处理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在准备学生活动时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未能得出结论时,老师会打断结论并打断正常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学生思考未果时。一些教师怕耽搁时间而结论直接告诉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发现结论或进行问题解决。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总希望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学习来取得成就,其产生的满足感其实要远胜于老师所给予的成就而获得的心理愉悦。因此,在计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操作上、思维上、技能提升上的能力,并让他们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一些学习收益的机会,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在良好学习平台上进行实践,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当然,活动化策略在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过程中有效作用,特别是在“教法活用”和“活力涌现”理念引领的实践中,活动化策略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充分活动化策略策略意义的同时,要敢于大胆选择与重组活动化策略的应用方法,使之在符合小学生感知特点基础上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又平,活动化策略的教学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5年。
  [2]宇小琼,论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J].教育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23/1/9 17:12:57
  • 【点击频次】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