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走在路上的新课改,摸索是其前行的主题,其方法就是把上一阶段获得的成果又化为实践策略来指导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初中化学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着新课改的。我们知道,传统化学教学,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不论是其决定教学思想的理念,还是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都不再复现,而是以注重化学学科性质的,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化学教学,谈谈化学的新课改实践。
一、转变传统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践行新课改,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是首位的,也是我们进行新课改的必要之做。这虽不是新课改践行的方法,但其是我们探寻新方法、新手段的开始,也是我们从传统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中突围的前提。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教师中心论已被弃之,倡导的是学生主体论,这一角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进行思想转变,清楚地认识自我担当,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重“导”而不是重“讲”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方设法把“满堂讲”变成“满堂导”,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时,我一改原先的原理讲解—装置—步骤,注意点——演示一系列教师讲解的知识形成方式,变成师生先一同进行原理学习,然后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学生自己寻找装置,并找出注意点,然后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由于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
二、改变学习方式,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不仅倡导“教化为导”,更要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产渠道,而只能成为补充,在其前提下我们更应倡导践行新课改的“合作探究”。在实践中,由于合作学习成为我县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因此,落实到化学教学中,我们就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成为优差互补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中,我边讲书写化学式的要点与步骤,边举例说明其写法和表示的意义,但仅凭教师一遍两遍地讲,很难使所有同学掌握所有的要点。所以,我们可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练习前面教材学过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目的是让小组每个同学都会正确书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先独立写,然后再交流。这样每个人都有表现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学,优差互补,共同提高。
三、强化实验教学,增强过程趣味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教学,首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是的,兴趣是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的动力源泉,是他们发挥主体自我建构作用的情感内驱。正是由于兴趣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中的积极作用,才使得他们学得快乐,有效果。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我们应该重视兴趣培养。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其中占了大量篇幅,有人说,上化学课就是上实验课。因此,要强化学生兴趣培养,我们就应注重实验中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变化》时,我们就可设计几组有趣的实验进行施教,如“水变牛奶”“白纸现字”“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离奇的实验现象,把学生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接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化学现象讲起,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由近及远、逐步扩展,并做好课本中三个演示实验,讲清“两变化”的概念。生动、有趣的两节课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课后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教师的讲课内容,有的学生还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看书。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我在圆满完成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改造已有的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把课本上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更能有效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四、贴近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化学源于生活,学化学的目的不是“学以求分”,而是反哺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科教学,我们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化学本身性质的使然。为此,我们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践理念,创新利用教材教学,特别是开发学生身边的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进行化学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是生活的必需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我们应做到更新理念为第一步,创新策略为手段进行新课改。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改,让化学教学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国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2021年。
[2]李训健,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模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9年。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走在路上的新课改,摸索是其前行的主题,其方法就是把上一阶段获得的成果又化为实践策略来指导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初中化学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着新课改的。我们知道,传统化学教学,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不论是其决定教学思想的理念,还是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都不再复现,而是以注重化学学科性质的,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化学教学,谈谈化学的新课改实践。
一、转变传统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践行新课改,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是首位的,也是我们进行新课改的必要之做。这虽不是新课改践行的方法,但其是我们探寻新方法、新手段的开始,也是我们从传统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中突围的前提。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教师中心论已被弃之,倡导的是学生主体论,这一角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进行思想转变,清楚地认识自我担当,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重“导”而不是重“讲”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方设法把“满堂讲”变成“满堂导”,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时,我一改原先的原理讲解—装置—步骤,注意点——演示一系列教师讲解的知识形成方式,变成师生先一同进行原理学习,然后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学生自己寻找装置,并找出注意点,然后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由于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
二、改变学习方式,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不仅倡导“教化为导”,更要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产渠道,而只能成为补充,在其前提下我们更应倡导践行新课改的“合作探究”。在实践中,由于合作学习成为我县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因此,落实到化学教学中,我们就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成为优差互补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中,我边讲书写化学式的要点与步骤,边举例说明其写法和表示的意义,但仅凭教师一遍两遍地讲,很难使所有同学掌握所有的要点。所以,我们可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练习前面教材学过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目的是让小组每个同学都会正确书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先独立写,然后再交流。这样每个人都有表现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学,优差互补,共同提高。
三、强化实验教学,增强过程趣味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教学,首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是的,兴趣是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的动力源泉,是他们发挥主体自我建构作用的情感内驱。正是由于兴趣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中的积极作用,才使得他们学得快乐,有效果。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我们应该重视兴趣培养。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其中占了大量篇幅,有人说,上化学课就是上实验课。因此,要强化学生兴趣培养,我们就应注重实验中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变化》时,我们就可设计几组有趣的实验进行施教,如“水变牛奶”“白纸现字”“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离奇的实验现象,把学生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接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化学现象讲起,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由近及远、逐步扩展,并做好课本中三个演示实验,讲清“两变化”的概念。生动、有趣的两节课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课后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教师的讲课内容,有的学生还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看书。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我在圆满完成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改造已有的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把课本上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更能有效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四、贴近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化学源于生活,学化学的目的不是“学以求分”,而是反哺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科教学,我们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化学本身性质的使然。为此,我们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践理念,创新利用教材教学,特别是开发学生身边的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进行化学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是生活的必需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我们应做到更新理念为第一步,创新策略为手段进行新课改。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改,让化学教学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国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2021年。
[2]李训健,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模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9年。
- 【发布时间】2023/1/9 17:14:00
- 【点击频次】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