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体现核心素养理念

 

【作者】 陈 欢

【机构】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被提出,并作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重头戏”,被业界称为中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那么,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日常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以生为本,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既要注重美术课堂与生活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又要通过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本篇文章拟通过组织高中美术教学课堂实践,致力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高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理解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它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如今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学生应该在教学中获得什么和学生在经过教学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要回答这一根本问题,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学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教学中需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策略设计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的运用
  (1)贴近生活的教学课堂,才是完整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从艺术诞生和成长的优良土壤中成长,感受生活中的“美”。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该将日常生活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掉落的落叶、盛开的花朵,废弃的塑料瓶都可以促使人们对各类不同形象产生联想或思考。因此,美术老师应更关注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比如路边的广告设计、房屋建设,校园内的雕塑、装饰展板等。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和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好,可以发现美好、记录美好、分享美好的班级交流方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美的的理解和感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演示、教室布置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讲授《光与色的世界》一课时,教师不妨扣住“光”这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打开专用写生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光,这样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等,就会更形象直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到操场中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中,上课时请同学讲述日出的过程及其感受,再用希沃白板将油画《日出印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画面上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差异,最后通过让学生对比自己观看日出的画面谈谈感悟收获。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油画与现实的对比,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和欣赏意识。教师通过这样互动的教学策略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
  (2)把“生活”带进课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中生有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基础、严谨细腻的学习观察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高中生由于文化课程压力大,更加渴望艺术熏陶,对于美术的学习有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将“生活”带入课堂,将“生活”的体验深入下去,在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美。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美术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尽自己所能,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创作,如喜欢手工创作的同学可以创作纸立体、风筝、泥塑等手工作品装饰美好生活;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好生活;喜欢摄影的同学可以利用相机、手机拍照记录美好生活。然后收集学生作品,开展一次班内作品展评活动,相互欣赏、交流。教学中千万别把“美”局限在某一种形态上。这样,这次的展评活动就有了很大的开放性、包容性,在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的同时,对学生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升华艺术的意义。
  (3)让美术走进生活,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美术教学除了专业性、艺术性很强之外,实用性也很强。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千万不能填鸭式教学,而应该积极地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一个平台,开辟各种实践渠道。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教学资源,发挥学科融合优势丰富课堂;其次“引进来”,多方联系有美术教育经验的老师或者民间机构组织,争取能在美术教学中整合家长和社会资源;然后“走出去”,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优秀手工坊、名师创作室等拓宽学生视野,使美术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逐步增强,让美术这门课真正意义上走进日常生活。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内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美术社团活动,和老师一起在学校空白墙、井盖面上作画、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如剪纸、年画作品来装点教室、开展校园绘画书法摄影大赛、开设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苗族美术”、“蜡染美术”手工坊等。这样,不但丰富了美术教学中内容、形式单一的缺陷,又有效联系地方民族特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增强高中美术教学的区域性和实效性,对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美术教学源于生活,融入于生活,提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生活化教学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让学生真正从美术这门学科中取得更多的收获,在提高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水平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 版)》
  [3]邹玲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2018-09-28
  • 【发布时间】2023/1/9 17:14:48
  • 【点击频次】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