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评价的改进研究

 

【作者】 卿 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马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的指挥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美育发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标教育评价改进策略
  1、背景
  美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初期,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观,发展其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培养时代新人。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1],其中,强调了美术教育应该遵循以美育人、重视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时代背景首次明确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了艺术课程的设置,注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教育评价作为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与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美育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及家长重视不足、教学资源受限等,严重影响着美术教学效果。
  2、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评价原则与要求















图1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新课标(图1)提出小学阶段,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认识美、理解美、运用美。美术评价应该充分考虑这些要求,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素养为本的基本原则、以评促教的原则、重视表现性评价、多主体评价原则,为小学美术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评价改进策略
  (1)注重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情感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而不专注于结果。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关注学生期末作品,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对“美”的理解及应用。
  注重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习回归教育本身,目前小学美育主要采用批量量化、等级划分的方式。在新背景下,应该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期末成果与过程性表现结合,分别占据一定比例,综合评价学生。这一方式能转移学生的关注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与对发现美、欣赏美、应用美的积极情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家校合力,密切联系生活
  美术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知识应用,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述美,进而能够将所学有关“美”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在学校的美术课堂上是不足以完成的,还需要家长为学生提供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受过去时代背景影响,美术无用论的观念在乡村仍较为盛行,美术教师应通过家访、家校联系等方式,做通家长工作,争取家长支持,共同为学生发展护航。
  (3)多种形式开展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一个时间段内所有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的评价,通常会以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为参照,大多数科目以考试形式开展总结性评价。美术学科无法通过普通考试判断学生水平,在开展小学美术总结性评价时,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共存的评价手段。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可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通过学生自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完善学习方法,学生自评还可以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对彼此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分析、应用所学知识,督促学生复习、归纳、检查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总结性评价除了考核形式外,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学生发展指引方向。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报以期待和热爱,可能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恰当使用语言和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向上心理,其评语应该多样化,切实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情况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在总体趋势上,要积极对待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期望,这种期望将直接对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乃至个性发展的方向,并且诱发学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反之,则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充分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做好,每个学生的状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现在评价过程中为教师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并准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评价,由此促进学生正向积极发展。
  4、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建立起促进学生正向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这一体系还应能够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与学生均应通过评价体系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实现“教学相长”。此外,评价要为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提供方向支撑,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唐智松.教育原理:研究与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3:255.
  [3] 蔡笑岳.心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2020.1重印):226-227.
  [4] 刘鹏,李慧洁,於凤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教育评价新取向[J].品位·经典,2021,(15):139-140+152.
  [5] 庹祯平.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77-178.
  • 【发布时间】2023/1/9 17:16:00
  • 【点击频次】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