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与监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元认知策略与阅读能力提高的关系,指出对学生在阅读前、中、后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十分必要。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更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及时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循循善诱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策略,以及如何将元认知策略与其他学习策略有效结合。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阅读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策略
元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对学习的计划、对理解过程的监控以及学习任务完成后的自我评估。培养学习者元认知策略最重要的是承认、培养、开发和提高所有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然而,阅读能力提高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究起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策略未受到应有的引导与训练,也就是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及时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循循善诱的培养,尤其是站在认知与语言习得理论的高度,强化对学生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一、元认知策略与阅读能力提高的关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使用着一些学习策略。O’Malley & 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法最具代表性,即把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在学习策略分类中,他们主张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策略,因为元认知策略是高层次的认知心理活动。元认知策略由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等内容组成,它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的认知,这一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后者就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能够综合运用各类阅读认知策略从阅读文本中识别、提取、重构文章的有效信息及主题,最终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元认知策略训练与语言教学任务自然融合并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大体可以包括:阅读前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阅读后加强学生对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估和思考,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以优构后的策略准备进入下一个阅读过程的循环。
肖武云(2011)认为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理解进行的监控应主要包括:方向监控、进程监控和策略监控三方面。方向监控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阅读目标明确阅读目的,再确定阅读方式,如需掌握文本主旨大意可以通过略读的方式扫描文本迅速掌握;需了解文本详细信息则需进行仔细寻读。首先,教师必须对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有所了解。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部分。通常,教师可以分别在pre-reading(读前活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post-reading(读后活动)这“三步”中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阅读前,训练学生的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计划。在阅读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等。这一阶段可以使用的计划策略包括:一、从主题入手,引导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说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或内容学生在联想、回忆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也能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有更多了解;二,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可以在判断自己对此背景知识是否熟悉,有相关储备的过程中明确下一环节所需阅读信息和资源;三,进行内容预测,确定阅读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安排,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标题或插图之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本的主题、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预测。有计划的提问策略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前确认阅读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去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三、阅读中,训练学生的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用于阅读过程中的实时监控。阅读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训练学生的监控策略让其对自身的阅读进行灵活有效的监控和调整。监控策略是学生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已达到预定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观察识别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通过上下问猜测词义,根据文章措辞判断作者的态度,随时进行概括。在阅读中这个环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实践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和示范性的实践指导。在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还应包括对学生自己阅读过程的不断监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思考检查自己是否理解所读的内容;在阅读中及时检查所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恰当,并根据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和不当的方法。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训练是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进程、阅读方法和阅读理解等各个方面作出的快速评价与反馈。事实上,这种监控既能反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深度,也能反映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学生获得和积累元认知体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四、阅读后,训练学生的评估策略
评估策略用于读后师生对阅读活动中的学习方法、认知策略的自我评估,并调节所使用的策略。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一定包括反思和自我评价的部分,元认知的核心内容也包括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阅读是一个能动和连续的过程,要想在阅读中掌握主动权,就应在阅读后对阅读进度和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效进行完整客观的评估,并结合实际及时作出调整,成功而动态地管理自己的阅读。评价是要求学生能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主旨和自身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如:读前设定的阅读目标是否实现,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使用的阅读策略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等。完成某项阅读任务后,阅读评价表能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或校对原来的预测;或评估原设的阅读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或总结自己的表现并提出该如何将这些使用过的阅读策略迁移到新的阅读任务中。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同时又能跳出文本限定,通过研读、思考、倾听、比较、质疑、组织答案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想对学生在阅读前、中、后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策略,以及如何将元认知策略与其他学习策略有效结合。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不断监控阅读过程以及客观评价阅读结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意识,使其掌握有效、自主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自主阅读反馈、评价机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最终成为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罗伟.大学英语写作训练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
[3]张向葵.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教育,2002(18).
[4]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0(2).
[5]高中萍.英语教学中元认知提问的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2011,11,6-8,22.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阅读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策略
元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对学习的计划、对理解过程的监控以及学习任务完成后的自我评估。培养学习者元认知策略最重要的是承认、培养、开发和提高所有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然而,阅读能力提高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究起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策略未受到应有的引导与训练,也就是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及时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循循善诱的培养,尤其是站在认知与语言习得理论的高度,强化对学生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一、元认知策略与阅读能力提高的关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使用着一些学习策略。O’Malley & 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法最具代表性,即把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在学习策略分类中,他们主张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策略,因为元认知策略是高层次的认知心理活动。元认知策略由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等内容组成,它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的认知,这一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后者就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能够综合运用各类阅读认知策略从阅读文本中识别、提取、重构文章的有效信息及主题,最终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元认知策略训练与语言教学任务自然融合并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大体可以包括:阅读前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阅读后加强学生对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估和思考,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以优构后的策略准备进入下一个阅读过程的循环。
肖武云(2011)认为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理解进行的监控应主要包括:方向监控、进程监控和策略监控三方面。方向监控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阅读目标明确阅读目的,再确定阅读方式,如需掌握文本主旨大意可以通过略读的方式扫描文本迅速掌握;需了解文本详细信息则需进行仔细寻读。首先,教师必须对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有所了解。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部分。通常,教师可以分别在pre-reading(读前活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post-reading(读后活动)这“三步”中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阅读前,训练学生的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计划。在阅读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等。这一阶段可以使用的计划策略包括:一、从主题入手,引导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说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或内容学生在联想、回忆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也能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有更多了解;二,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可以在判断自己对此背景知识是否熟悉,有相关储备的过程中明确下一环节所需阅读信息和资源;三,进行内容预测,确定阅读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安排,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标题或插图之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本的主题、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预测。有计划的提问策略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前确认阅读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去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三、阅读中,训练学生的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用于阅读过程中的实时监控。阅读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训练学生的监控策略让其对自身的阅读进行灵活有效的监控和调整。监控策略是学生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已达到预定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观察识别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通过上下问猜测词义,根据文章措辞判断作者的态度,随时进行概括。在阅读中这个环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实践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和示范性的实践指导。在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还应包括对学生自己阅读过程的不断监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思考检查自己是否理解所读的内容;在阅读中及时检查所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恰当,并根据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和不当的方法。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训练是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进程、阅读方法和阅读理解等各个方面作出的快速评价与反馈。事实上,这种监控既能反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深度,也能反映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学生获得和积累元认知体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四、阅读后,训练学生的评估策略
评估策略用于读后师生对阅读活动中的学习方法、认知策略的自我评估,并调节所使用的策略。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一定包括反思和自我评价的部分,元认知的核心内容也包括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阅读是一个能动和连续的过程,要想在阅读中掌握主动权,就应在阅读后对阅读进度和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效进行完整客观的评估,并结合实际及时作出调整,成功而动态地管理自己的阅读。评价是要求学生能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主旨和自身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如:读前设定的阅读目标是否实现,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使用的阅读策略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等。完成某项阅读任务后,阅读评价表能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或校对原来的预测;或评估原设的阅读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或总结自己的表现并提出该如何将这些使用过的阅读策略迁移到新的阅读任务中。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同时又能跳出文本限定,通过研读、思考、倾听、比较、质疑、组织答案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想对学生在阅读前、中、后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策略,以及如何将元认知策略与其他学习策略有效结合。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不断监控阅读过程以及客观评价阅读结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意识,使其掌握有效、自主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自主阅读反馈、评价机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最终成为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罗伟.大学英语写作训练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
[3]张向葵.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教育,2002(18).
[4]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0(2).
[5]高中萍.英语教学中元认知提问的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2011,11,6-8,22.
- 【发布时间】2023/1/9 17:19:40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