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科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学情出发、兴趣出发,有效地制定针对性、有效性教学方案,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尽兴”、学得“主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充分地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注重其阅读教学方法创新,以趣味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以有效教学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兴趣是吸引学生加入课程学习最好的教师,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兴趣诉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呆”、比较“慢”,无法及时、快速地跟上教师节奏,阅读教学效果较差[1]。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学科课堂中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视觉神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内容上。因此,教师要有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音频为依托,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下阅读、在情境中思考,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提升。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这一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同名动画视频,以直观画面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热情、阅读兴趣,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学习状态中,进而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升。
二、应用角色扮演法,增强课堂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当代语文教学更要强调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各项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真切、直观地去“揣摩”、“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更深刻地“记忆”课文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上,教师应有效应用角色扮演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传遍表演剧本,根据学生意愿挑选“演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表演,模仿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对话等,并进一步地感受作者对文字的运用,进一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升[2]。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应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元元、李老师等,让学生在表演中真切地感受元元的“后悔”,了解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不能小看一分钟,要做到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三、应用小组合作法,引发生活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忽视的一点,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思维的碰撞,以促进学生对事物的全面化感知,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更多想法,深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3]。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注重起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作用,结合课程内容,有效设置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并加以总结、评价,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效挖掘课文内容,设置问题:“为什么父亲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小组讨论,从而在自主探讨中了解花生的特性,领悟本篇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生活问题:“在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人像花生?”引发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分享,再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也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以落实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注重其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理念更新、方法创新,以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教师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用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应用小组合作法,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课堂质量提升,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亚玉.用"新"点亮智慧之灯——小学语文组块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界,2022(3):26-28.
[2]刘薇,李国文,崔学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育[J].国际教育论坛,2022,4(1):88-90.
[3]杨荣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J].天津教育,2022(16):3.
- 【发布时间】2023/2/4 11:10:24
- 【点击频次】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