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还是检测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引领我们必须对语文作业进行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为探究内容,尝试地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兴趣性;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
作业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传统“一刀切”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忽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也亟需优化与改革。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以我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张老先生的经验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发,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作业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造句写作,方式繁琐枯燥。这样的作业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应付了事,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其潜能的挖掘。在教师为如何设计语文作业而迷茫时,孰不知《语文新课程标准》已为我们指明了迷津,即提高学生的兴趣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呢!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内容讲解十分重要,也是课堂教学重点。在作业设计方面,围绕阅读内容,注重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其阅读兴趣,帮助其积累更多词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阅读作业主要融合于阅读教学方面展开设计,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让课堂教学互动更加高效。 比如讲解《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时,考虑到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在阅读方法指导方面,笔者通过课堂作业的分层设置,为学生指明思路。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如何了解古文意思?”作业,该作业为基础作业,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就能完成,从而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给中等生设计“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作业;优等生设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作业。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设计多层次作业。学生在思考问题阶段,自主利用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课文,讲述故事,体会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完成阅读作业的同时,总结出文言文阅读方法:第一,通读课文;第二,翻译内容;第三,悟出哲理。除此之外,阅读课堂作业还可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阅读任务,课堂组织“读书会”,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阅读心得。
二、观察作业
学生的作业往往是在驱动作用下完成的,态度上消极,行为上应付,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智力,技能的差异。在学习了《丁香结》一文后,我布置了两个层面的作业:第一:观察一种植物或者花,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从颜色、香味、形态、气节等方面,尝试赏花,悟花,谈花,写一篇小练笔。第二:学习设计丁香结的思维导图,从词语积累、句子摘抄、行文思路等方面。学生可自由选择,完成其一。我的想法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巩固字词和课文内容。让其他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实践证明,学生完成的作业很不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外之喜。这样分层观察作业,提升了学生自我的发展,避免了机械抄写,一份作业就是一份艺术品,学生兴趣浓厚,成就感倍增。
三、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语文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所以,教师布置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课堂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进一步了解树的种类、树的生长环境、树的作用,并根据自己所看到、所发现的写一篇观察日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每天看新闻、说新闻,结合开展“啄木鸟活动”,即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错别字,这样可以就把作业、学生的课外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从而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时,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语文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长,是学生感知、猎取、巩固、迁移、应用学问的一种常用手段,因而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全程把握课堂教学,能否真正达到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育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兴趣性;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
作业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传统“一刀切”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忽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也亟需优化与改革。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以我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张老先生的经验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发,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作业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造句写作,方式繁琐枯燥。这样的作业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应付了事,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其潜能的挖掘。在教师为如何设计语文作业而迷茫时,孰不知《语文新课程标准》已为我们指明了迷津,即提高学生的兴趣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呢!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内容讲解十分重要,也是课堂教学重点。在作业设计方面,围绕阅读内容,注重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其阅读兴趣,帮助其积累更多词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阅读作业主要融合于阅读教学方面展开设计,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让课堂教学互动更加高效。 比如讲解《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时,考虑到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在阅读方法指导方面,笔者通过课堂作业的分层设置,为学生指明思路。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如何了解古文意思?”作业,该作业为基础作业,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就能完成,从而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给中等生设计“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作业;优等生设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作业。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设计多层次作业。学生在思考问题阶段,自主利用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课文,讲述故事,体会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完成阅读作业的同时,总结出文言文阅读方法:第一,通读课文;第二,翻译内容;第三,悟出哲理。除此之外,阅读课堂作业还可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阅读任务,课堂组织“读书会”,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阅读心得。
二、观察作业
学生的作业往往是在驱动作用下完成的,态度上消极,行为上应付,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智力,技能的差异。在学习了《丁香结》一文后,我布置了两个层面的作业:第一:观察一种植物或者花,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从颜色、香味、形态、气节等方面,尝试赏花,悟花,谈花,写一篇小练笔。第二:学习设计丁香结的思维导图,从词语积累、句子摘抄、行文思路等方面。学生可自由选择,完成其一。我的想法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巩固字词和课文内容。让其他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实践证明,学生完成的作业很不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外之喜。这样分层观察作业,提升了学生自我的发展,避免了机械抄写,一份作业就是一份艺术品,学生兴趣浓厚,成就感倍增。
三、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语文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所以,教师布置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课堂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进一步了解树的种类、树的生长环境、树的作用,并根据自己所看到、所发现的写一篇观察日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每天看新闻、说新闻,结合开展“啄木鸟活动”,即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错别字,这样可以就把作业、学生的课外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从而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时,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语文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长,是学生感知、猎取、巩固、迁移、应用学问的一种常用手段,因而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全程把握课堂教学,能否真正达到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育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3/3/8 16:01:24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