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阅读中探寻习作奥秘,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以群文阅读课《品同一故事不同版本》为例
“让学生畅想一朵花盛开的美丽情状,而不是由教师把一片片花瓣掰下来告诉学生花是什么样的。”作家叶开曾这样评价过当下的阅读教学。而语文核心素养重视语言理解与运用,带着这一理念,开启了我的群文阅读课。
结合我校群文阅读课题,经过多番思考,我选择了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作为读本,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不同版本的《三打白骨精》运用“速读、批注、比较、交流”等方法阅读四篇文章,初步感知同一故事用不同的体裁表达,读起来有不一样的效果,从而感受经典魅力。
上课伊始,我采用视频播放动画片版本的《三打白骨精》导入课题,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虽然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兴趣依然浓厚,看到这个版本孩子们都会想起曾经看这部动画片的童年时光。短短的两分钟视频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看后大家都笑着说“老师,我们最先看《西游记》就是看的动画版”。我预想的初衷就是从这样瞬间拉近和孩子们距离。看完视频后,揭示本次群文阅读课的议题——《同一故事,不同版本之三打白骨精》,感受语言带来的魅力。
首先师生共读小说版的《三打白骨精》,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醒学生回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运用这一方法概括主要内容)。2.勾画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句子?说一说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大部分学生能找到悟空打白骨精的三打句子。PPT出示一打句子: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引导学生抓住“睁、看、认、举、打”这些动词,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示二打: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出示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三打这三个句子,三次用词都不一样,从开始的“举”到“当头就是一棒”最后的“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孙悟空的形象不言而喻,作者吴承恩的别具匠心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通过运用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位有勇有谋、敢于斗争的经典形象让世人难以忘记。
以上阅读问题的设计构思来源于语文课标,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抓关键词,感知人物形象。也是此次群文阅读课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合作共读快板书和话剧版本的《三打白骨精》,三者相比,说一说谁更有趣?很多孩子都喜欢快板书版本的《三打白骨精》,这和他们以前了解《西游记》这个故事时喜欢的动画片版本不一样了,说明了五年级学生认知发生了变化,关注了语言本身带来的魅力,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山东快板书的视频,孩子们对快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后用准备好的快板要求孩子们即兴表演一段《三打白骨精》,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快板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进行快板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入情入境,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表演的十分出色,其中陈鑫他们小组的合作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第三个体裁是话剧版的《三打白骨精》,对于话剧,孩子们并不陌生,因为刚学过《两截蜡烛》这篇课文,话剧有旁白,主要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而话剧版本的《三打白骨精》现代气息浓厚,学生更能借助对话理解人物形象。以上三个版本都是用不同的文艺形式,演绎同一经典名著故事。本次群文课共读了三篇改编的《三打白骨精》故事,引导孩子们发现改编故事语言特点各不相同,小说版生动、形象、准确。快板:语言顺口,押韵,有节奏。话剧版:有现代感,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版本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普及文学名著,扩大名著的影响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将此次阅读目标的第三个拓展环节设计为:以小说版《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句子为范例,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至少用上三个动词。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看到拓展作业不再是面脸愁容,拿起笔沙沙地写个不停。不一会儿,代语萱同学的作业单上便出现了《捉蝴蝶》的情景:见一只蝴蝶停在花上,我便踮起脚尖,将手举起来,小步迈向一只蝴蝶。蝴蝶见了我,瞬间飞走了,于是我快步跟着蝴蝶追,这儿一拍,那儿一捧,蝴蝶却机灵的躲开了。而杨梦同学再现了《跳绳》的画面:体育课时,兰兰和小伙伴跳长绳,两个小伙伴甩绳,兰兰先跳,找准时机,猛地冲进去,高兴地跳了一下、两下、三下…忽然被绳绊住了,另两个伙伴挥着手欢呼着:兰兰,你比我们跳的少!哈哈哈!笑声在整个操场回荡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写作一直都是大部分孩子的难点,而快乐的写作,是突破难点的第一步。只要我们引领孩子一起去探索写作的奥秘,将好的范例就应该呈现给孩子们,而名著则是最好的范例,吴承恩先生做了多年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后,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西游记》,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受了时间的洗礼。虽然本节群文课只和孩子们了解其中一个故事,学习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我相信孩子们感受了不同版本的名著故事后,在以后的阅读中寻找乐趣,继续探索写作秘诀,阅读经典名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纵观整个阅读过程,学生自由阅读,谈体会,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整节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聊友”,把阅读当作一件乐事,给予学生一朵完整的阅读之花,静待花开花落,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找准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品读故事,思考人生,寻找习作奥秘,启明心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 【发布时间】2023/3/8 16:03:10
- 【点击频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