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途径应做到多样化

 

【作者】 舒 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导入要真正发挥是一种艺术的教学魅力,就需要技巧方法多样化。我们倡导创新导入,不是要求去发现或创造新的方法,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更好地在多样化的方法中选择到更适合你自身和学情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技巧;多样化
  在全面推进“优教提质”新课改的今天,开课的新课导入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了。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只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适选择应用即可,但在实践中不能老是单一的方法来实施,如复习引入,真正有效的教学实施需要多样化导入才能保证课伊始趣已生、情已浓、思已活,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开课导入教学中我就是利用“优教提质”新课改理念来探索导入途径,以此来促进导入教学应用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与教师共同行走在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行程中。
  一、运用直接导入的途径来开启新课
  直接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讲解新课时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将学生带到学习数学的环境中,让学生注意教师的提醒,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直接导入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讲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见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时,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b(a、b为常数且a≠0)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二、运用悬念导入的途径来开启新课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到:“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激活思维是新课导入的重要责任,是把学生引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有效策略。而采用悬念导入法就是这个目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在引入新课时提出似乎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我们知道,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请选择)。A.一支铅笔;B.一只老鼠;C.一只猫;D.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却使学生心理形成了强烈反差,形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运用故事引入的途径来开启新课
  好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有甚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故事和益智数学故事等结合其中,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情感,产生不学不快之欲望。如在七年级上“走进数学世界”中的等差数列求和时,用高斯的故事引入,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就能快速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可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我们知道,数学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想象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情感、理想教育。如果让学生自己讲数学故事,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数学课采取讲故事引入的方法更有别开生面之创新。
  四、运用类比导入的途径来开启新课
  也称比较类推法,是一个推理过程,其作用就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那“彼”就是结论。运用时,我们把要传授的新知识与旧的同类知识同时列出,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边复习旧知识,边接触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概念。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我们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五、运用联系实际的途径来开启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数学本质要求我们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注重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平台中学习。这既利于学生看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联系实际来引入新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图形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对图形的重叠理解,文学生“重叠图形具有哪些性质?”在学习行程问题中的“顺流逆流”类应用题时,问学生:“你在河流中游泳时,往上游快还是往下游快些?为什么?”由这些实际上的例子引入,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不会觉得数学知识乏味的同时,对间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好。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感。
  总之,导无定法,贵在有效。我们倡导创新导入方法技巧,不是要求去发现或创造新的方法,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更好地在多样化的方法中选择到更适合你自身和学情的导入方法。这才是我们应走的导入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力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年。
  [2]苏学强,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J].学周刊,2020年。
  • 【发布时间】2023/3/8 16:03:25
  • 【点击频次】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