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班级管理中转化“学困生”心理矛盾的方法探析

 

【作者】 胡婷婷 胡女兰 刘 凤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级管理中转化“学困生”心理矛盾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作为实践者应不断拓展细化实施路径,使教与育更好结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困生”;转化;心理矛盾
  在新课改中,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心理研究,更显为重要。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有“学困生”的存在,而“学困生”的造成,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慢性发展的结果。在造成“学困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这是“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矛盾将会使这些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研究探索“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把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之中,培养和形成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学困生”心理矛盾的方法很多,以笔者粗浅之见,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处理好“学困生”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心理矛盾化解方法,就能把“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之中,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
  一、他们有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
  自尊是一个人自己看得起自己,同时也要求别人看得起自已的心理倾向。“学困生”身上的缺点比其他学生多一些,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教师要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尊重他们。如果教师对“学困生”过多的批评、错误的判断、乱下结论,不适当的处理,都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那些希整得到尊重而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就会产生,有时表现得非常尖锐,严重的会造成师生对立。在这时候,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育,学生都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在班级管理处理“学困生”转化的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尊重他们,多理解他们,让他们自尊心得到维护和尊重。
  去年上学期,我教的四年级有两个学生,在大扫除中,因为抢一把扫带而打架。其中王XX是班上的“学困生”,在班集体中被人不起,我批评了他之后,他感到非常委屈,后来他对什么也没兴趣。我找他谈话的时候,他不但不听,一气之下竞走出了教室,表示不愿意接受我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就是“学困生”的典型自尊而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的具体表现。如果我们教师不及时帮助解决这样的心理矛盾,将会在学生心理上形成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帮助解决心理矛盾,扫除他心理障碍,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来了个“对症下药”,我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一个问题:“王XX同学有没有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同学们先是发愣,过一会儿说开了,有的说:“在大扫除中,他不怕吃苦,干劲很大。有的说:“他对人特别有礼貌,还关心别人。”还有的说:“他除了学习成绩差之外,其它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不少呢…这时王XX同学低下了头,脸涨得通红。这时候,我就来了个顺水推舟,把批评融于表扬之中说:“大家要学习他劳动不怕吃苦,关心别人、懂得礼貌等方面的好品质。”同时也指出,王XX同学如果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好好听讲,学习上尽到自己的努力,那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好同学了。通过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他在慢慢地消除了心理障碍。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也有受人尊重的地方,后来这位学生成了班上的好同学。
  二、他们有好胜心而不能取胜
  “学困生”也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但由于本身的情况,得到的往往是批评和嘲笑,使得他们想取胜的心理受到损伤和打击。如果某“学困生”在某件事中没有达到主观愿望时,就会自卑、自弃或者闹些情绪,这就是他们想取胜而不能取胜矛盾心理的具体表现。在这时候,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导致他的不良行为的继续发展,造成心理随意,酿成不良的心理素质。引导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要注意两点,第一对“学困生”不要轻易提及过失,要多找闪光点。以“学困生”的一些长处制其之短,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超胜别人的地方,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理。第二是多给他们表扬的机会,满足好胜心理。一般的“学困生”都有其闪光点,关键是我们教师要细心寻找闪光点。我班上有一位“学困生”,各门功课都很差,唯有画画他感兴趣。我看到他这一闪光点之后,就安排他在班级黑板报上画插图。果然画出了漂亮的图画,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看到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感到自己也有超胜别人的地方而高兴。这样一来,就慢慢地满足了他争胜好强的心理。后来,我又让同学们选他当上了班干部,让他负责班上的黑板报、学习园地里的绘图。他对工作非常认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从此,他学习用功了,又改掉了不良的行为,成了班上的好学生了。
  三、利用效能期望化解他们学习中出现的矛盾
  效能期望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这类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有失偏颇的自尊,影响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发展。他们虽对自己的学业有进步的要求,但由于对自身学业成绩往往做出不正确的归因,而且急于求成,致使他们对学业的效能期望过高而又不切实际,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眼高手低”。如此反复,原有的效能期望与失败的现实之间的鸿沟日渐增大,这一矛盾也日益激化。而在这激化的矛盾之中,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畸形的提高导致其努力不上进。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作用去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减小近期目标,从小目标实现开始。这样就可渐进形成了。
  在班级管理中转化“学困生”心理矛盾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作为一线实践者应不断细化并应用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这样才能使教与育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琴,小学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转化探究[J].教师之家,2019年。
  [2]张春辉,小学班级管理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化解策略探究[J].学子,2018年。
  • 【发布时间】2023/3/8 16:04:53
  • 【点击频次】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