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式统整教学设计策略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的单元学习统整教学应该更要强调一个单元课程的内容整体性,根据课程教学实践需要,将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科课外积累的学科资源信息进行科学整合,依据年级学情,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在各单元自主学习实践中着力培养每位学生自觉的优良语文的学习活动习惯养成和语文学习能力。
统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编排内容,各个重点教学板块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当然就特别需要提醒我们一线教师上课时要学会有个整体化思考的整体思维,一定要时刻关注对单元内容知识点的逻辑统整,找到各单元中学习到知识要点与自身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机关系,聚焦在提升培养学生自身的各项关键素质能力方面来合理组建课堂。本人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式统整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整体单元解读,明确能力培养点,确定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提高学生书面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教学主要目标。人文主题是“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阅读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素则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关于写人这个阅读要素和写人的习作训练在之前的教材中已有安排和体现。而五下第五单元从多角度、结合生动具体生活典型事例,引导每位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及学会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一课,几个片段从几个具体的角度来引导我们小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到如何比较具体全面的去表现出一个人物特点的这一个的基本表现方法。《刷子李》引导学生迅速掌握除了正面直接地描写主人公特点外,侧面直接描写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些特点举止的方法。这两篇精读课文也共同地承担着“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一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指向写作实践。“交流平台”总结介绍了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的五个基本练习方法。“初试身手”则意在进一步引导年级学生注意把学习过的各种方法知识运用之于生活实践,为完成单元习作做好准备。“习作例文”编排了《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例文,借助批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认识。本单元习作主题为“形形色色的人”,是对习作要求的最终落实。明确了这个单元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点之后,根据教材编排及单元各板块内容的分析,我们梳理出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
核心任务是: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子任务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
子任务二:从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中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子任务三:运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有了明确的能力培养点以及梳理出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单元中具体的课文和各个板块时就有了方向,就能让所有教学环节都积极地为单元核心任务的落实服务。
二、整合课内外资源,分步搭建学习支架,促进习作能力提升
基于本单元习作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需要依据学情,整合课内外资源,安排好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时间,做好单元的整体规划,将核心任务逐层分解到每堂课中,于是笔者按照本单元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安排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见表1。
基于本单元习作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统整教学规划
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们特有的学习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和理解语言能力的水平,决定了学生很难能做到完全独立高效完成这样一项学习任务,支架式语文的教学方式也给学生的成功发展搭起了一座学习的脚手架,借助教学支架进行学习,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去了解他所学的语文知识,掌握了基本书面表达技能和修辞技巧,提高了文字知识表达及综合评价能力。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分步有效地去搭建这起课程学习支架,在课堂上层层推进,真正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升。
(一)视频式学习任务支架。
《摔跤》一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于是,我们将初试身手的第一题安排为这一课的小练笔。先观察学生打篮球的视频,接着出示练笔要求:以动作描写为主,试着用上连续性动作和比喻式动作短语,突出这位同学的特点。并出示一些让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动作词作为提示,在扎实的小练笔中,真正掌握了动作描写。如下图。
(二)分步指导式任务支架。
《两茎灯草》主要通过选取的典型事例,抓住了典型人物的动作,通过描写来充分表现出了严监生的这种极度地吝啬。于是我们将初试身手的第二题的题材进行整合,让学生思考家人的特点,列出所有能成功表现出这些家人特点的几个典型事例,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写一个小片段。搭建了这样一套分步的指导式任务支架,让学生在这个思考回忆过程中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并能够通过选取典型的事例的方法去突显故事人物本身的行为特点。如下图。
(三)情境式学习任务支架。
《刷子李》一文,作者除了通过详细描写主人公刷子里的各种精细动作、外貌、语言,还特别着重描写到了主人公的徒弟曹小三的细微动作、举止、语言行为和其种种复杂心理情感活动变化等情况来进一步突出地表现出了刷子里的高超技艺。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们是进一步去引导,使每位学生可以充分去了解,除了可以让学生观察描写出一些主要人物身上特有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变化过程等,还可以如何去通过他自己观察描写的或者由他人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或反应或变化等来更充分表现这一个特定主要人物的身上特有的特点。因此,我们安排这篇课文的小练笔为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学会加入侧面描写,教学中先利用《爱打扮的妈妈》这篇学生的范文作为例子,创设情境,利用一道选择题,让学生明白原来这样写就是侧面描写,利用这样的情境式任务支架,降低了学生畏难的情绪,再引导学生学会加入侧面描写,突显妈妈爱打扮的特点,就容易多了。这也为修改初试身手二的小练笔做好了铺垫。如下图。
经过前面支架的搭建,到习作指导的时候,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上所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没有那么难了。从以上教学案例过程总结中我们发现,合理有序地进行搭建、运用语言学习知识支架,可以合理引导每个学生主动搭建出原有知识经验知识与现有所学的知识框架之间紧密的互动联系,促进每位学生的对学习新知识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能够在自主学习语言知识方法的学习过程活动中,进一步培养每个学生自主的独立语言学习能力素质和主动语言知识学习习惯。整个单元的设计,目的都指向习作表达,在分步落实、层层推进的过程中,扎实运用,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三、多种形式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自我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一方面应充分鼓励每位学生的积极交流发言,自信和真实的表达他们自己独立的思考观点,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其同伴互动的桥梁作用,引导每个学生进行真实地互评。在我们每周一课的作业的设计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评价的作用,有自评、有互评、也有师评,将评价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点相契合,真正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一点还做的不够好。在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也分别引入使用了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写作评价教学方式,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评价训练,学生都在习作评价中得到了启发,学会了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和修改中提升了自己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教一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基于习作能力培养的单元读写式统整教学,要先进行整体单元解读,明确能力培养点,确定学习任务群。教师首先要先学会统筹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统整教学活动规划,设计单元的学习支架,设计学生评价表,做到“教一学—评”教学一体化,让所有学生能在这种不断重复学习,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素材的活动过程中,习作能力逐步得到快速稳步全面的提升。
- 【发布时间】2023/4/10 11:04:53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