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的教法探索

 

【作者】 杨 淼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新民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阅读主体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教法加强兴趣培养和注重情感体验的促进,让他们能在有方法的支持下收获阅读成功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阅读主体;教法
  有效的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拓展见闻、增大认知空间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们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能力和品位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践意义在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并适时进行有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下倡导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这种做法更难能可贵。作为奠基素养培养的语文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不再被动去阅读,要让他们在读有兴趣、学有方法、用有能力的基础上去进行阅读实践,教会学生最基础的阅读方式和能力,引导他们去探索文本中的未知世界,从而提高他们以理解为基础的语文必备能力。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聊聊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的教法实践。
  一、重视阅读兴趣培养,让学生持续保持“我要读”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不容质疑的。特别是在促进学生内驱生成需要方面的作用更是其他非智力因素不可比及的。故而,要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我们就必须强化兴趣培养,使其一直保持浓烈的兴趣内驱。这样,当兴趣强烈至一定程度时它就会转化为“我要读”需要,迫使学生“心求通”。学生自然而然就不用管、不用干预他们就会积极性和充分发挥主人翁角色了。如《潼关怀古》的教学我们为了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可通过顺读、品读和美读三种实践方式,让学生在把握诗的语言美、体味诗的音乐美和感应传染诗的激情美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这样他们就在该诗的写景局部、抒情局部和群情局部放大放情感,在个体表演朗读中就能真切地把诗中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秉持兴趣培养第一的教学思想,并围绕以此去选择教法组织和实施,这样就可确保学生在阅读中持续保持“我要读”需要。
  二、注重过程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实践中有获得感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都受到了重讲轻学的错误观念影响,“以牵为主”成为了这种课堂的一种典型现象。注重启发只是一种倡导,而落实在实际的仍是“灌输”和“注入”。面对这样的情况,“双主双优”课改进入语文阅读阵列就在教与学这两个着力点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求一线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权利,并且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与文本接触,在对文质兼美的作品进行浏览、理解、默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过程,在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的教化熏陶作用,让学生在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有获得感。为此,我们要建立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少一些重认知、重理性分析的不当做法,在课堂中多开展一些轻情感、重感性、倾向综合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有知识技能上的收获也有情感体验上的获得感。特别是在回答教师提问中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能使这种获得感变得有激励意义。所以,新课标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求珍视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就不难理解了。
  三、教给阅读实践方法,让学生在语用过程中增强阅读自信
  阅读实践方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学习的方法,一类是运用的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但还不够,还需要掌握运用方法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用有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故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在阅读教学的平台上多讲方法的如何运用,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实践。当学生感受到方法能切实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收获理解、促进建构时他们自然就会觉得掌握方法在语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了。当然,这种效果的实现非一次两次的教化培养,需要课内授法课外练。对此,我们阅读教学实施中采取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语用实践,让他们带着方法而行。最后,在增强学生阅读自信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要读一些有意思且又耐读耐看的书籍。这些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很好地引起读者兴趣。如果让你继续看下去,即便不是什么经典作品,也会激起你的好奇心和读书欲望,这才是好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书。有了这些书的滋补,底蕴厚实和自信提升就会由此而出现。
  四、基于阅读问题导向,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在阅读中能自觉去用心思考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建构新形象的一个突破口。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问题导向的流程设置,要将文本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问题化,并采取任务分层驱动的方式,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挥舞着已获得的语用方法的大刀去披荆斩刺,实现文本意义的突破和建构。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基于阅读问题导向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深化文本认识的基础上扩大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深刻认知。久而久之,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阅读主体既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兴趣培养又要注重情感体验的促进,让他们能在有方法的支持下收获阅读成功感,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获得良好阅读能力提升了。如今,新课标(2022)践行正当时,我们要积极探索教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互动”课堂去落实优教增质战略,让语文教学在实现学生必备能力培养中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参考文献:
  [1]王小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落实的有效方法探究[J].教育导刊,2018年。
  [2]桂小东,培养语文阅读学习主体性的方法探究[J].教学与研究,2020年。

  • 【发布时间】2023/4/10 11:07:17
  • 【点击频次】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