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班队活动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班队主题活动是小学班级活动的常见形式,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因为班队主题活动更多的是采用一种理解、接纳、说理、替美等人性化的方式,所以其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队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
班队教育活动的主题一般是爱国爱党、法制、安全、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爱校爱家、感恩教育、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学雷锋、爱劳动、目标理想、远离毒品等。这类主题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全部是正面的、阳光的、向上的内容,其与积极心理学内容不谋而合。可以说。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既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心态,又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自卑感,还能够促使学生学会正视困难,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转变观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仅重点加强其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还要加强其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二、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孙敬修老前辈曾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更离不开同学潜移默化地影响。
我班的学生各有各的性格,有斤斤计较的、有活泼多动的、有文静内敛的……不同性格的个体组成了一个班集体,集体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他没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的笔写字。”“老师,他刚才莫名其妙地打了我一下。”“老师,……”一开始的“小报告”不停,让我完全没有闲暇的时间,经常为此大动肝火,伤了学生之间的和气,也拉远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糟糕的是,学生之间有样学样,今天你因为高兴打了我一下,说了“对不起”,下次我因为难过给你一拳,也说声“对不起”;今天你没经过我同意拿了我的笔,下次我也在你不知晓的情况下拿了你的东西……班级的风气越来越不正,于是我立刻召开班会,面向全体同学,选举班干部。
我让喜欢斤斤计较的周同学担任班级公共物品的借取负责人,所有同学如果需要剪刀、橡皮等小文具之类的都会去跟他拿,拿完说一句“谢谢”,他也回一句“不用谢”,从中让他感受到同别人分享的快乐;让活泼好动的葛同学负责班级的植物角当卫生员,让她定期给花儿浇水、除草、清理枯枝,让她感受到“静等花开”的美好……
一段时间后,班级同学都变得有担当了,每一位同学都在一点点地进步。
三、运用心理教育理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交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勇气。教师运用怎样的谈话方式才能引发学生深思、锻炼并提高其心理品质呢?
(1)巧妙点拨,触发深思。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故意的,无意识的,有心理因素造成的,也有受环境影响的。他们自制力差,辨别力弱,易受外界支配,常犯重复性错误,教育这类学生,采用同类启发,巧妙点拨,可触发他们深思,达到幡然醒悟之效。一位篮球打的很棒,但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期中考试多科不及格。一天课外活动时,我与他进行了一场“篮球赛”,赛后佩服地对他说:“你的球打得太好了,老师都不是你的对手!你脑袋不笨,拿出打球的认真劲来,我就不相信你学习会上不去。”第二天,虽然快放学时他才交了作业,但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缺少作业,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2)寻找兴奋点,旁敲侧击。在个别谈话中,教师只有选择适当的场合,恰当的方式,有利的时机,采取尊重,热情,谦逊的态度,才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反抗心理、对立心理,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与你的谈话产生共鸣,这种兴奋点一旦产生,只要旁敲侧击,教育就可事半功倍。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与同学们一块清理完校园卫生区,汗迹和喜悦挂在大家的脸上,在我们兴奋地返回时,我在小段的肩上拍了一下,赞许的说:“好小子,今天的劳动你可真卖力啊!”小段看着我嘿嘿地笑了笑说:“没什么,习惯了!”。“喂,段佳”我惋惜地接着说:“听说今天你又迟到了,可不能总这样了!”“嗯!”小段不好意思地一笑,偷偷看了我一眼,暗中握了握拳头,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这大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兴奋点吧,在学生心情愉快时,教师的一个提醒,往往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发生奇特的教育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庸教育工作,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小学;班队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
班队教育活动的主题一般是爱国爱党、法制、安全、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爱校爱家、感恩教育、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学雷锋、爱劳动、目标理想、远离毒品等。这类主题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全部是正面的、阳光的、向上的内容,其与积极心理学内容不谋而合。可以说。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既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心态,又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自卑感,还能够促使学生学会正视困难,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转变观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仅重点加强其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还要加强其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二、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孙敬修老前辈曾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更离不开同学潜移默化地影响。
我班的学生各有各的性格,有斤斤计较的、有活泼多动的、有文静内敛的……不同性格的个体组成了一个班集体,集体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他没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的笔写字。”“老师,他刚才莫名其妙地打了我一下。”“老师,……”一开始的“小报告”不停,让我完全没有闲暇的时间,经常为此大动肝火,伤了学生之间的和气,也拉远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糟糕的是,学生之间有样学样,今天你因为高兴打了我一下,说了“对不起”,下次我因为难过给你一拳,也说声“对不起”;今天你没经过我同意拿了我的笔,下次我也在你不知晓的情况下拿了你的东西……班级的风气越来越不正,于是我立刻召开班会,面向全体同学,选举班干部。
我让喜欢斤斤计较的周同学担任班级公共物品的借取负责人,所有同学如果需要剪刀、橡皮等小文具之类的都会去跟他拿,拿完说一句“谢谢”,他也回一句“不用谢”,从中让他感受到同别人分享的快乐;让活泼好动的葛同学负责班级的植物角当卫生员,让她定期给花儿浇水、除草、清理枯枝,让她感受到“静等花开”的美好……
一段时间后,班级同学都变得有担当了,每一位同学都在一点点地进步。
三、运用心理教育理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交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勇气。教师运用怎样的谈话方式才能引发学生深思、锻炼并提高其心理品质呢?
(1)巧妙点拨,触发深思。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故意的,无意识的,有心理因素造成的,也有受环境影响的。他们自制力差,辨别力弱,易受外界支配,常犯重复性错误,教育这类学生,采用同类启发,巧妙点拨,可触发他们深思,达到幡然醒悟之效。一位篮球打的很棒,但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期中考试多科不及格。一天课外活动时,我与他进行了一场“篮球赛”,赛后佩服地对他说:“你的球打得太好了,老师都不是你的对手!你脑袋不笨,拿出打球的认真劲来,我就不相信你学习会上不去。”第二天,虽然快放学时他才交了作业,但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缺少作业,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2)寻找兴奋点,旁敲侧击。在个别谈话中,教师只有选择适当的场合,恰当的方式,有利的时机,采取尊重,热情,谦逊的态度,才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反抗心理、对立心理,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与你的谈话产生共鸣,这种兴奋点一旦产生,只要旁敲侧击,教育就可事半功倍。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与同学们一块清理完校园卫生区,汗迹和喜悦挂在大家的脸上,在我们兴奋地返回时,我在小段的肩上拍了一下,赞许的说:“好小子,今天的劳动你可真卖力啊!”小段看着我嘿嘿地笑了笑说:“没什么,习惯了!”。“喂,段佳”我惋惜地接着说:“听说今天你又迟到了,可不能总这样了!”“嗯!”小段不好意思地一笑,偷偷看了我一眼,暗中握了握拳头,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这大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兴奋点吧,在学生心情愉快时,教师的一个提醒,往往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发生奇特的教育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庸教育工作,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发布时间】2023/4/10 11:19:57
- 【点击频次】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