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项目式学习硬核“劳动+”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是工具性的“饥饿逻辑”(学个知识、技能去“讨生活”),而是本体论的“意义逻辑”(劳动让人生更有意义)。基于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深入思考,东方小学积极探索双减下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学校以“五育融合”为前提,从学生实际出发,全力打造未来学校的新型学习生态场,学校开设“劳动创+课程”以自然劳动体验活动为基础,以探究式课程项目为行为方式,以系统建设为发展方向,围绕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零散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为9个项目式专题劳动子课程,唤起孩子们对生活的爱与责任、重建起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传承传统文化、探索教育可持续的更多可能。
一、整理+自理,基础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小当家居家劳动课程
东方小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列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家庭自主劳动清单》,指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设计包括居家整理、清洁打扫、烹饪制作、绿植养护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居家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厨神”美食大比拼项目,学校开展美食节活动,从美食制作到美食比拼,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在家务劳动清单的基础上,各学科组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协同设计了创意家务劳动主题探究学习活动。 如:小小种植员项目之“生命萌芽大蒜、豆芽成长记”(种植大蒜豆芽、养护、制作观察表、制作美食)。
(二)校园“劳动周”课程
校园劳动周采用分散劳动与集中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在校的碎片时间开展劳动:整理课桌、整理书吧、装扮教室等。周五组织集中劳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内务整理大评比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劳动自觉、劳动自主的态度。
二、种植+实践,生产性劳动教育课程
1.梦想田园种植课程
开辟校内“梦田”实践基地,孩子们种植花卉、蔬菜、中草药、果树、茶树……涵养“根与芽”情怀,孩子们不仅学习种植,还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等,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孩子们根据义卖活动主题,经历完整的蔬菜种植、设计、推销和义卖的过程。
2.“小农人”课程
与多方联动,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如:以“红薯现行记”为主题,带领孩子经历红薯种植、挖红薯、制作红薯饼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并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创新+素养,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科技创新课程
开设编程、机器人、三D打印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高科技劳动形式、劳动业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二)主题劳动课程
1.“烘焙”课程,帮助学生在体会烘焙的乐趣之余掌握一项良性生活技能。
2.财商课程,提升孩子们的财商素养,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财富,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3.烙铁画课程,不仅让民间艺术走进东小“养正”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民族艺术作品的来源及发展历程,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让孩子在实践劳动过程中愉悦身心。
(三)学科融合课程
1.“二十四节气”课程,倡导学生跟着节气去劳动,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2.STEAM课程,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数学、生命安全等学科进行融合形成劳动教育STEAM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妙享生活。如:柚子节——“柚滋柚味 柚惑难挡”STEAM课程系列活动。
科学(S)学习柚子的生长、采摘等知识制作采摘方案,提前对学生进行采摘培训。
技术(T)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采摘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工程(E)采摘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课:利用柚子制作不同美食方案(蜂蜜柚子茶、柚子汁等)。
艺术(A)利用采摘的柚子和柚子皮等设计艺术作品;音乐老师组织学生唱丰收的儿歌;美术老师组织学生指导学生制作采摘柚子小报和绘画作品。
数学(M)根据柚子产量、用途等相关知识,制作成数学小报数学老师组织学生展开柚子产量、柚子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制作成数学小报。
语文:设计宣传小报、创作儿歌、诗歌、写采摘体会等。)
四、公益+体验,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红领巾”志愿服务课程
“红领巾”系列志愿服务项目是东方小学已坚持多年的育人活动,“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社区清洁,环卫有我”“敬老扶老,孝行为先”……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队的形式,定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社会,通过多种志愿服务项目,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到敬老院、社区服务图片)
(二)“梦想家”职业体验课程
学校“梦想家”职业体验劳动项目以班级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资源,针对中高年级设计了包括交警、清洁工、图书管理员等十余项职业体验课程。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灵活使用校内外时间,不断拓宽现代职业体验的种类,为学生提供行业体验的机会。(到邓小平图书馆服务的照片)
(三)“劳动最光荣”文化宣讲课程
东方小学开设“劳动最光荣”文化宣讲项目,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向学生介绍劳动模范爱岗敬业、奋斗圆梦的故事,同时,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鼓励学生宣传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精神。抗“疫”期间的医生、护士、解放军、快递小哥……还有生活在学生身边的党员爸爸、英雄爷爷、劳模阿姨,都成为东小学子宣讲的对象。
项目式学习促成了劳动教育课程化发展和劳动学习方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培育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赋予劳动教育鲜活的生命力,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新赛道。
“双减”之下,通往教育崭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打开,东方小学将继续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重塑教育生态,让学校回归教育初心,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学校以“五育融合”为前提,从学生实际出发,全力打造未来学校的新型学习生态场,学校开设“劳动创+课程”以自然劳动体验活动为基础,以探究式课程项目为行为方式,以系统建设为发展方向,围绕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零散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为9个项目式专题劳动子课程,唤起孩子们对生活的爱与责任、重建起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传承传统文化、探索教育可持续的更多可能。
一、整理+自理,基础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小当家居家劳动课程
东方小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列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家庭自主劳动清单》,指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设计包括居家整理、清洁打扫、烹饪制作、绿植养护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居家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厨神”美食大比拼项目,学校开展美食节活动,从美食制作到美食比拼,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在家务劳动清单的基础上,各学科组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协同设计了创意家务劳动主题探究学习活动。 如:小小种植员项目之“生命萌芽大蒜、豆芽成长记”(种植大蒜豆芽、养护、制作观察表、制作美食)。
(二)校园“劳动周”课程
校园劳动周采用分散劳动与集中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在校的碎片时间开展劳动:整理课桌、整理书吧、装扮教室等。周五组织集中劳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内务整理大评比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劳动自觉、劳动自主的态度。
二、种植+实践,生产性劳动教育课程
1.梦想田园种植课程
开辟校内“梦田”实践基地,孩子们种植花卉、蔬菜、中草药、果树、茶树……涵养“根与芽”情怀,孩子们不仅学习种植,还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等,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孩子们根据义卖活动主题,经历完整的蔬菜种植、设计、推销和义卖的过程。
2.“小农人”课程
与多方联动,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如:以“红薯现行记”为主题,带领孩子经历红薯种植、挖红薯、制作红薯饼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并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创新+素养,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科技创新课程
开设编程、机器人、三D打印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高科技劳动形式、劳动业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二)主题劳动课程
1.“烘焙”课程,帮助学生在体会烘焙的乐趣之余掌握一项良性生活技能。
2.财商课程,提升孩子们的财商素养,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财富,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3.烙铁画课程,不仅让民间艺术走进东小“养正”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民族艺术作品的来源及发展历程,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让孩子在实践劳动过程中愉悦身心。
(三)学科融合课程
1.“二十四节气”课程,倡导学生跟着节气去劳动,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2.STEAM课程,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数学、生命安全等学科进行融合形成劳动教育STEAM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妙享生活。如:柚子节——“柚滋柚味 柚惑难挡”STEAM课程系列活动。
科学(S)学习柚子的生长、采摘等知识制作采摘方案,提前对学生进行采摘培训。
技术(T)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采摘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工程(E)采摘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课:利用柚子制作不同美食方案(蜂蜜柚子茶、柚子汁等)。
艺术(A)利用采摘的柚子和柚子皮等设计艺术作品;音乐老师组织学生唱丰收的儿歌;美术老师组织学生指导学生制作采摘柚子小报和绘画作品。
数学(M)根据柚子产量、用途等相关知识,制作成数学小报数学老师组织学生展开柚子产量、柚子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制作成数学小报。
语文:设计宣传小报、创作儿歌、诗歌、写采摘体会等。)
四、公益+体验,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红领巾”志愿服务课程
“红领巾”系列志愿服务项目是东方小学已坚持多年的育人活动,“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社区清洁,环卫有我”“敬老扶老,孝行为先”……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队的形式,定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社会,通过多种志愿服务项目,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到敬老院、社区服务图片)
(二)“梦想家”职业体验课程
学校“梦想家”职业体验劳动项目以班级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资源,针对中高年级设计了包括交警、清洁工、图书管理员等十余项职业体验课程。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灵活使用校内外时间,不断拓宽现代职业体验的种类,为学生提供行业体验的机会。(到邓小平图书馆服务的照片)
(三)“劳动最光荣”文化宣讲课程
东方小学开设“劳动最光荣”文化宣讲项目,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向学生介绍劳动模范爱岗敬业、奋斗圆梦的故事,同时,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鼓励学生宣传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精神。抗“疫”期间的医生、护士、解放军、快递小哥……还有生活在学生身边的党员爸爸、英雄爷爷、劳模阿姨,都成为东小学子宣讲的对象。
项目式学习促成了劳动教育课程化发展和劳动学习方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培育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赋予劳动教育鲜活的生命力,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新赛道。
“双减”之下,通往教育崭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打开,东方小学将继续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重塑教育生态,让学校回归教育初心,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 【发布时间】2023/4/10 11:22:27
- 【点击频次】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