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途径

 

【作者】 沙尔娜

【机构】 新疆和静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下,生态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意识;教育策略
  如何才能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这是一个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生物课堂的生态意识渗透才能够实现。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生物为例,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展开研究和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
  在初中教学中,引用生态案例可以让初中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研究表明,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引用这些案例,初中生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于全球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并且初中生物引用案例对于加强生态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用生态案例,初中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生物引用案例加强生态意识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例如初中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就可以以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如森林生态系统。教师可以讲解: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对气候和生态平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的不断砍伐和毁坏,如:巴西热带雨林的滥砍滥伐等等,全球的森林面积不断缩小。这种砍伐不仅会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带来影响,还会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暖化等环境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水污染的例子。由于人类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等原因,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城市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会危及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如: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洋水资源被污染的例子。此外,农业中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污染地下水和河流等水源。空气污染的例子。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例如,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会导致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类的呼吸健康,也会对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二、课堂讨论法
  初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场所,而讨论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采用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堂中,讨论能够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学生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并且采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生物课堂上,讨论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圈中的人》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就可以举办一次主题辩论会。例如主题是“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紧迫的话题。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未来的栋梁,初中生们更应该关注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通过这次辩论会,他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借此机会传递环保理念,影响他人。并且这次辩论会的形式是以辩论的方式进行,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充分了解各自的立场,寻找证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同时,辩论也可以帮助学生们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辩论中运用初中生物知识,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重要作用。
  三、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践和实验等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现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知识。通过现场教学法,学生们可以直接接触和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外貌、结构和特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比如,在进行植物分类的教学时,通过实地走访自然环境、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特征,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植物的分类规律和分类特征,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除此之外,现场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
  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同学们去草地或者是湿地来进行教学,甚至是去森林进行现场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感受到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地重要性。在上述地点中,空气显然会优于教师。除此之外,在类似的现场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感兴趣,例如对于学生而言,有时间繁多的作业并没有草地中的一根小草,湿地中的一滩水,森林中的一棵树更有趣。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动植物、细胞、遗传等生物现象,这种亲身经历比纸上的文字描述更为生动、直观。学生们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进而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物学。在参观了这些地点之后学生心中的生态意识也就更进一步了。
  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注重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生态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同时,家庭、社会等方面也应该加强环保教育,形成社会共识,共同关注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胡永琴.初中生物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4):46-47.
  [2]张兴茹.初中生物生态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21.
  • 【发布时间】2023/4/10 11:43:56
  • 【点击频次】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