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

 

【作者】 樊潘林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法治,是善法的良治,是社会秩序高效运行的基石。小学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手,需要从小树立尊法、守法的法治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引自己的方向。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思考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将法治教育融合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教学策略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是最低限度的社会准则,是维护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依据。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需要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内容,遵循法律规范指引的方向,让守法、信法成为人生的基本原则。教师需要秉承法治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家庭和校园的联动合作,增强小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遵循法治教育理念
  遵守法律规范的基本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感受到法律规范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将守法作为人生成长的基本信条。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法治化,紧跟时代主题,宣传法治理念。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内容的时候,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真正领悟法律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建立法治思想和理念,成为一名尊法守法的好公民,就必须将法治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如本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法律,小学生对于法律条文缺乏学习的动力,但他们丰富的形象思维,喜欢聆听生活中的故事和事件,教师不妨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法律的力量,明辨善恶是非。在生活化案例教学中,不仅汲取法律的相关知识,而且懂得如何在社会中立足,懂得分清哪些行为是社会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社会禁止的,进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行为,让学生逐步树立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绳的观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想要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遵守法律,践行道德,就必须让他们在脑海中建立法治思想,懂得良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守护,遵守法律的行为不仅是为了保护他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是中国人民共同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因此教师需要将法治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守法意识。
  二、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不仅需要一颗认真负责的心,而且需要懂得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是先人的智慧结晶。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自由的天性,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逐渐消磨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热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法治的热忱。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时候,教师想要小学生真正了解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仅依靠法律解读,无疑是一次枯燥的理论灌输,小学生不但缺乏兴趣,而且难以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思考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短视频的方式,向小学生解读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辅之以社会真实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所承担的义务。教师可以组织法治宣传活动,让小学生作为法治活动宣讲员,参与到公民权利义务普法的活动之中,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活动类型,而且能够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认知。
  教学方法的多元趣味性,才是激发小学生参与热情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通过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学活动的乐趣,愿意将所有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小学生真正将法律作为人生的信条和行动的指导方针。
  三、搭建家园合作平台
  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想要小学生将法律规范作为行动的指南,教师必须增强学校法治教育和家庭法治教育的合作,努力营造培育法治思维的社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教师需要积极组织法治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小孩共同参与,向家长传授科学化的法治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内容的时候,教师想要小学生塑造法治思维,依靠法律规范来解决和他人的矛盾,依靠法律规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强化教育氛围的渲染。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关注热点,开展法治教育的主题活动,邀请家长们踊跃参与,传授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实现家庭和学校的高效联动,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懂得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依靠法律来维护权利,防止矛盾的扩大,降低损害的发生率。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环境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让小学生懂得利用法律指引自己的行为,践行自己的道德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综合素养。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准绳。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才能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小学生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遵守法律的底线,这是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思维,用法律解决自身难题。
  结束语
  法律,是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之一,是维护社会和平稳定的压舱石。教师想要将法治教育融入到道德和法治教学之中,首先需要树立法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其次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小学生对法律的求知欲望,思考法律解决途径的良好方式,让法治教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后需要搭建家园教育联动平台,让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共同发力,努力营造法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育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高妤娟.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J].江西教育,2023(3):46-47.
  [2]刘小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教育的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31-33.
  • 【发布时间】2023/5/10 10:29:36
  • 【点击频次】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