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小学语文的教育实质,从根本上来讲,小学语文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语言和文字来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其他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所以,教师应注意在这一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教学引导,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做好铺垫。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偏废问题,过分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而对口语交际的引导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和资源,致使很多小学生成了“哑巴”式语文教学的“受害者”。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对小学生诸多能力的形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很多小学生会因为口语表达能力比较欠缺而怯于在人前表达自我或参加一些正常社交活动,进而导致他们出现自卑情绪或者不健康心理状况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调整的紧迫性,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一、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活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教师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创造口语交际的情境:
(一)丰富教材内容情境。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重要的是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出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师生共演,进入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学生对有趣的情节、人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参与他们的活动会让他们更有动力。例如教《坐井观天》这课,我扮演青蛙,同学们扮演小鸟,我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跳出井口的“我”高兴吗?同学们从我的动作想象我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从我的表情想象我说了:“天真的无边无际呀!小鸟说得对,我真应该早出来看看,现在我知道了,我高兴极了!。”由于我的表演,孩子更想说了,说的更全面了。
(三)创设学生生活情境。学生乐于接受贴近自己生活的说话题,创设适当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才会积极主动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在平时,可以围绕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交际。或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确定话题,如“我为班级进言献策”、“怎样过六一”、“我当值日生”;或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确定话题,如:“有趣的游戏”、“我的节假日”、“我干家务活”等等,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有话可说。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的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播放《李敖有话说》等视频演讲节目,然后开展《我有话说》节目,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学什么都很乐意参加,而且从李敖先生身上学到了许多演讲的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当场录下几位同学口头表达的不同情况,当场反馈交流,然后利用音像教材,与教材作比较。
二、注重对话题式讨论的利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比较偏向于纯粹的知识输出和技能呈现,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点”式讲解,教学内容的思考空间相对较小,没有很大的讨论价值和弹性。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小学生慢慢也就养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习惯,很少会有意识地去思考学习成果的合理性和多元性,更遑论结合个人思考产生不同的见解、主张并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看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阻遏。为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对知识精准性的过分推崇,注重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或半自主地思考教学内容,以“面”式的话题或开放性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个人想象、表达个人理解的平台和空间,让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不再因学生“无话可说”而流于形式,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口语交流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自主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对于《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要只把注意力停留在传统的角色形象、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上,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开放式的结尾,同时鼓励学生们根据结尾部分来为课文续写后面的剧情,并口述出来。在这种开放性的任务中,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表达欲望也得到了满足。
三、教学语言设计,进行激励性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用准确的教学情感和语调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立体的学习场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外,教师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模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自由、民主、开放的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的伙伴、听众、粉丝,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关注和引导,获得鼓励和支持,自由大胆进行语言交际。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名字里的故事”口语交际教学中,当学生分析五个奥运福娃名字的由来时,教师用“你搜集的资料真全面”“你的观察力真棒”“你听得非常仔细”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教师鼓励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讲名字背后的故事,并选出五名同学从语言内容规范度、趣味性、语感等方面进行打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通过多元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同时,教师还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占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的实践探讨[J].中华辞赋,2021(08):123.
[2]姚冬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22(08):16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偏废问题,过分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而对口语交际的引导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和资源,致使很多小学生成了“哑巴”式语文教学的“受害者”。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对小学生诸多能力的形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很多小学生会因为口语表达能力比较欠缺而怯于在人前表达自我或参加一些正常社交活动,进而导致他们出现自卑情绪或者不健康心理状况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调整的紧迫性,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一、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活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教师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创造口语交际的情境:
(一)丰富教材内容情境。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重要的是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出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师生共演,进入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学生对有趣的情节、人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参与他们的活动会让他们更有动力。例如教《坐井观天》这课,我扮演青蛙,同学们扮演小鸟,我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跳出井口的“我”高兴吗?同学们从我的动作想象我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从我的表情想象我说了:“天真的无边无际呀!小鸟说得对,我真应该早出来看看,现在我知道了,我高兴极了!。”由于我的表演,孩子更想说了,说的更全面了。
(三)创设学生生活情境。学生乐于接受贴近自己生活的说话题,创设适当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才会积极主动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在平时,可以围绕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交际。或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确定话题,如“我为班级进言献策”、“怎样过六一”、“我当值日生”;或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确定话题,如:“有趣的游戏”、“我的节假日”、“我干家务活”等等,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有话可说。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的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播放《李敖有话说》等视频演讲节目,然后开展《我有话说》节目,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学什么都很乐意参加,而且从李敖先生身上学到了许多演讲的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当场录下几位同学口头表达的不同情况,当场反馈交流,然后利用音像教材,与教材作比较。
二、注重对话题式讨论的利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比较偏向于纯粹的知识输出和技能呈现,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点”式讲解,教学内容的思考空间相对较小,没有很大的讨论价值和弹性。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小学生慢慢也就养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习惯,很少会有意识地去思考学习成果的合理性和多元性,更遑论结合个人思考产生不同的见解、主张并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看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阻遏。为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对知识精准性的过分推崇,注重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或半自主地思考教学内容,以“面”式的话题或开放性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个人想象、表达个人理解的平台和空间,让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不再因学生“无话可说”而流于形式,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口语交流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自主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对于《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要只把注意力停留在传统的角色形象、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上,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开放式的结尾,同时鼓励学生们根据结尾部分来为课文续写后面的剧情,并口述出来。在这种开放性的任务中,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表达欲望也得到了满足。
三、教学语言设计,进行激励性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用准确的教学情感和语调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立体的学习场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外,教师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模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自由、民主、开放的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的伙伴、听众、粉丝,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关注和引导,获得鼓励和支持,自由大胆进行语言交际。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名字里的故事”口语交际教学中,当学生分析五个奥运福娃名字的由来时,教师用“你搜集的资料真全面”“你的观察力真棒”“你听得非常仔细”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教师鼓励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讲名字背后的故事,并选出五名同学从语言内容规范度、趣味性、语感等方面进行打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通过多元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同时,教师还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占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的实践探讨[J].中华辞赋,2021(08):123.
[2]姚冬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22(08):163.
- 【发布时间】2023/5/10 10:48:10
- 【点击频次】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