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习作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习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文学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必须有效的指导小学作文习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方法,试与一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和最终体现。习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尺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作文难写,存在畏难心理,写作文时偷工减料,东拼西凑,或者干脆照抄范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创设开放性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是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天地,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树立自由民主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点。这个时间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设自由、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尽量与学生亲切地沟通交流。例如,在课堂作文《假如我是……》时,可以将题目要求改为《假如……》,扩大习作的范围,学生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描景、状物、叙事……写一切他们想到的。这样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发散,各种教学技巧可以整合在一起使用,达到单一题目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阅读借鉴——拓宽习作思路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原则,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让孩子捧起书本,做个喜欢阅读的孩子。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故事,收获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积累更多的词句。这些都是日后习作的绝佳素材:阅读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行文的种种技巧,这样就像定期储蓄,日后会不断收到利息。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把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作为己任。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不妨出示《狼图腾》中的片段,吸引学生去阅。读……诸如此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无限延伸的、丰富多彩的课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便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激励学生海量阅读,有朝一日学生便可“借他山之石巧攻玉”。仅仅阅读还不够,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多方积累好词佳句,力争迁移到习作中去。因为生动的习作离不开正确运用好词佳句。所谓“好词”,就是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所谓“佳句”,要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可以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可以引用生活中的熟语……哪怕只是摘抄、识记下好词佳句,天长日久,也会是笔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
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的优点,比如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等方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习作有全新的认识,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除了选材不当外,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不会具体描写。如果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就必须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集体评改,集体评改就是师生共同评改,当作文写完后,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让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听者要做好需要评改的记录,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另一种是学生互评互改,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一处优点,一处缺点,然后具体说出好在哪里,毛病应该怎样改。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这些闪光点。如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家的小猫》,一位同学就这样写:我家的猫叫贝贝,长长的毛,黑色的眼睛,一见到我就欢快地扑到我身上……在学生互评中,有同学这样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没特点,没能写出猫的具体特征,如果具体介绍出自己家的猫的品种、个头、毛色,那样就会具体生动。提起习作,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习作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万般佳作从真出。”习作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求真写实。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爱上习作,放飞心灵。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和最终体现。习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尺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作文难写,存在畏难心理,写作文时偷工减料,东拼西凑,或者干脆照抄范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创设开放性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是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天地,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树立自由民主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点。这个时间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设自由、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尽量与学生亲切地沟通交流。例如,在课堂作文《假如我是……》时,可以将题目要求改为《假如……》,扩大习作的范围,学生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描景、状物、叙事……写一切他们想到的。这样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发散,各种教学技巧可以整合在一起使用,达到单一题目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阅读借鉴——拓宽习作思路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原则,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让孩子捧起书本,做个喜欢阅读的孩子。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故事,收获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积累更多的词句。这些都是日后习作的绝佳素材:阅读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行文的种种技巧,这样就像定期储蓄,日后会不断收到利息。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把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作为己任。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不妨出示《狼图腾》中的片段,吸引学生去阅。读……诸如此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无限延伸的、丰富多彩的课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便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激励学生海量阅读,有朝一日学生便可“借他山之石巧攻玉”。仅仅阅读还不够,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多方积累好词佳句,力争迁移到习作中去。因为生动的习作离不开正确运用好词佳句。所谓“好词”,就是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所谓“佳句”,要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可以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可以引用生活中的熟语……哪怕只是摘抄、识记下好词佳句,天长日久,也会是笔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
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的优点,比如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等方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习作有全新的认识,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除了选材不当外,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不会具体描写。如果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就必须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集体评改,集体评改就是师生共同评改,当作文写完后,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让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听者要做好需要评改的记录,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另一种是学生互评互改,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一处优点,一处缺点,然后具体说出好在哪里,毛病应该怎样改。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这些闪光点。如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家的小猫》,一位同学就这样写:我家的猫叫贝贝,长长的毛,黑色的眼睛,一见到我就欢快地扑到我身上……在学生互评中,有同学这样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没特点,没能写出猫的具体特征,如果具体介绍出自己家的猫的品种、个头、毛色,那样就会具体生动。提起习作,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习作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万般佳作从真出。”习作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求真写实。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爱上习作,放飞心灵。
- 【发布时间】2023/5/10 10:52:42
- 【点击频次】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