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地方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杜德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家乡固有的人文环境资源,运用当地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学会结合乡土文化学习,与课堂教学资料进行有机结合,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乡土资源;地方特色;美术教学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认为,美术教科书的内容虽是众多教学资料的精华,但是毕竟内容有限,教学范围较小。教师若能把身边的乡土文化融入教材,不但有利于文化的传承,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可避免每年面对学生教学重复的内容,自身也不会感到美术教学的单调。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利用家乡的美术资源,多了解乡土文化,将乡土资源与课堂美术相结合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课堂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案例中,如在小学绘画社团教学内容中,笔者曾利用李庄古建筑,研究当地的历史渊源、人文素养、文化环境,进而丰富美术教学。 
  一、挖掘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资源。李庄的古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韵味。笔者从教的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生活在本地,来自李庄的各个地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被各种古建筑环绕。李庄古建筑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如红砖黑瓦、 燕脊凌空、出砖入石、雕梁画栋、透雕石窗、砖雕、影雕……作为李庄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穿木结构建筑不仅承载着历代李庄人的生活记忆,更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家族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瑰宝。通过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笔者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引用和借鉴的文化资源及美术素材。通过收集李庄镇区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资料,学生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产生了浓厚的创作情感,进而想要将家乡的美景绘制出来。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可提高对古建筑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绘画创作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发掘家乡历建筑的艺术价值,感受家乡的独特之美。
  二、临摹与写生结合 
  在对李庄古代建筑的绘画过程中,绘画所选取的角度及内容是关键之所在,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一是可以利用有关图片和资料说明进行讲解,先使学生产生对古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如,有些学生对李庄古建筑的木雕、石雕等拥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对屋檐造型有兴趣……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兴趣引导其创作,从不同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二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如在图书馆翻阅各类书籍,通过网络下载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等,选取自己心中的美好与独特之景,作为绘画的基本素材。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对照图片进行写生无疑有着很大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些范画,让学生先进行临摹,使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和方法,为写生和创作打下绘画基础。相对而言,线描的技法较为简单,适合绘画入门阶段的学生。其次,学生很难有实地写生的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拍摄的照片或搜集的图片进行对照写生。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面对图片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从画面的构图、物体的概括和取舍、突出视觉焦点、空间的处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经过多次尝试,学生自然能够进入角色,并逐渐感受到绘画写生的乐趣。 
  三、凸显个性,激发创造力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灵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每位学生都有其擅长的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凸显其个性。如,有的学生思维感性,在造型能力方面比较突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以具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构想。其局部描绘建筑的装饰,作品线条流畅而随意,穿插着素描的明暗,生动而自然。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对色彩感觉较好,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以意象的形式进行表现。其可以采用小笔触的点彩或印象派的方法表现李庄古民居建筑,隐约地描绘出光影交错下的 古朴的李庄民居。有的学生思维理性,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以抽象的方式进行表现,模仿蒙德里安的作品,画面中不必描绘具体的形象,而是利用大小不同色块的组合。 
  四、鉴赏与实践结合 
  鉴赏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审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激发其对于绘画的兴趣,对家乡艺术的热爱, 从而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的学生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重新审视了从小生活的环境,在绘者的眼中心中,这些古老的建筑已不是一种冰冷的墙壁的形态,而是看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华和文化的永恒流传。通过绘画创作以及李庄乡土建筑的研究探讨,学生对家乡多了一份感激与崇敬,这片伟大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等待着我们开发与利用。在今后的绘画教学中,笔者也希望学生能够创作出更加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并能够学以致用,以此装饰、美化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叶紫琳.地域文化在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开发和利用.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蔡惠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术文化教育.艺术教育,2010(11)
  • 【发布时间】2023/5/10 10:54:22
  • 【点击频次】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