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平面图形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作者】 罗 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罗龙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平面图形学习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平面图形虽然在整个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占的比重不是最大,但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数学学习中,小学平面图形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它对我们的整个小学数学有什么影响呢?
  一、出示多媒体平面图形影响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兴趣
  在全面推行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才能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数图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多以抽象的表现形式为主,小学生对抽象的往往不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和知识结合起来。让“静”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由于公式的单纯出现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在屏幕上出现三种不同的长方形(长比宽长的长方形、长比宽短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的长方形)。首先,屏幕上出现长比宽长的长方形的推导过程,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生动的画面,绚丽的色彩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利用手中的学具,二人一组。积极动手得出了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都有一个共同的面积公式:S=长×宽。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获得了知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奥秘的信心和勇气。
  二、利用平面图形,影响小学数学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过程
  要发挥学生的思维,首先要从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着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引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和谐发展。其中,利用图形就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如:利用圆形来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一看图,一目了然就能辨别,理解。





  再如:教学“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文艺书共100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0本,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书?”这类题对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思路,可采用画线段,再让学生根据图形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在仔细观察线段图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说出理由。因此可见,学生不仅正确的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学习了平面图形知识,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能力
  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能自主理解,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主认识方法,形成认知结构。大胆放手,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而真正能放手的教学只有图形的学习,较为好操作。而计算教学,概念教学较空洞,不容易理解,动手起来较难。不好放手大胆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图形的学习就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操作,自主学习,自主总结。
  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学生已初步了解平面体图形是从点、线、面几方面研究,研究它们的数量、位置、关系、形状、周长、面积等。并将这种认知引入到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中,经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充分动手。解决长方体、正方体有顶点吗?长方体、正方体有线吗?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等问题?帮助学生指明研究方向,最后清楚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平面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永高 《奥塞数学》 知识出版社 2004年7月
  [2]金成梁/周全英 《小学数学的教材概说》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3]米逆生/李建材 《小学几何教师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10月
  [3]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23/6/7 12:10:34
  • 【点击频次】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