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课本内容的严肃性、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等问题,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与高中历史课本知识融合度不高,教学效率低,难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为此,分别从历史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方式入手,提出整合书本教材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利用互联网灵活化红色文化资源教学模式、组织红色文化历史调查活动、营造良好红色文化历史教育氛围以及开展红色文化历史课后实践等措施。
关键字:高中历史;红色文化;历史素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传承。由于高中教学改革,红色文化资源既是高中历史课本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抓住此机遇,老师和学校应当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以创新历史课堂模式,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整合书本教材红色文化资源内容
为提升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高中历史老师有意识向学生讲述当地红色文化事迹和故事。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内容,同时容易忽略红色文化资源衔接高中历史课本内容,缺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造成有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内容与课本知识无关,不愿意深入了解,有的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为此,老师可以根据高中历史课本相关内容,整合其中红色文化资源,并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向学生一并讲授。
以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课本内容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例,老师可以设计“爱国情怀”的主题,结合课本内容,先让学生基本了解英雄先烈的历史事迹,再帮助学生体会英雄先烈的爱国精神。这样通过历史课本内容展现爱国精神,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也能够让学生对英雄烈士产生敬佩之心,从而形成爱国意识。
二、利用互联网灵活化红色文化资源教学模式
由于历史课本内容侧重讲述历史事件,老师讲述的红色文化资料普遍来源于互联网。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红色文化资料,但是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影响,红色文化资料展现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在设计红色文化资料课堂策略时,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灵活设计课堂策略,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方式。
以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课本内容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为例,结合课本内容,老师可以先选择与抗战革命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料,再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展现资料内容,如短视频、3D 数字图片、纪录片等,最后老师可以将革命事迹与学生分享。这样利用互联网收集、展示以及分享红色文化资料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也能够为学生创造共享红色文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三、组织红色文化历史调查活动
为让学生能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除以上利用互联网展示红色文化资源,老师可以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调查或收集相关红色文化。这样让学生自主展开调查并收集资料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课本内容第一单元《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例,结合分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让学生以红色文化历史为主题,收集红色文化历史资料,并借鉴课本知识,分析我国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意义,最后由老师综合评价各组学生收集和分析的内容。由于高中生课程以应对高考为主,避免调查活动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老师可以合理安排展示收集内容的时间,同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四、营造良好红色文化历史教育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依据相关研究,由于高中教学侧重知识积累,学习氛围紧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注重卷面成绩,容易忽略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进而影响将来的成长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效率。
为此,老师和学校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的氛围包括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校园氛围,以上措施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校园氛围可以通过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高中历史课本内容为依托,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例如在活动月或重要节日时,组织校园读书分享会、朗诵、演讲等活动;在学校悬挂红色精神、革命理想、战斗精神等标语;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展览场所等。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开展红色文化历史课后实践
为响应国家对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我国在各地都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蕴含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老师和学校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资源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和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本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为例,结合主题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将抗战精神作为主体,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同开展课后实践,参观当地抗战陈列馆、抗战博物馆等抗战遗址,在参观抗战遗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参观学习心得,还可以在抗战遗址展开实践教学,向学生讲解抗战知识。这样让学生实地参观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也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可贵,从而在学习上敢于拼搏,在生活上积极面对。
结束语
总之,红色文化蕴含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对高中生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以上措施能够启发老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中课本,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但是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情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后实践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宋骆燕.指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视域[J].亚太教育,2022(16):59-61.
[2]李秀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评《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1,No.344(12):142.
关键字:高中历史;红色文化;历史素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传承。由于高中教学改革,红色文化资源既是高中历史课本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抓住此机遇,老师和学校应当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以创新历史课堂模式,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整合书本教材红色文化资源内容
为提升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高中历史老师有意识向学生讲述当地红色文化事迹和故事。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内容,同时容易忽略红色文化资源衔接高中历史课本内容,缺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造成有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内容与课本知识无关,不愿意深入了解,有的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为此,老师可以根据高中历史课本相关内容,整合其中红色文化资源,并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向学生一并讲授。
以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课本内容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例,老师可以设计“爱国情怀”的主题,结合课本内容,先让学生基本了解英雄先烈的历史事迹,再帮助学生体会英雄先烈的爱国精神。这样通过历史课本内容展现爱国精神,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也能够让学生对英雄烈士产生敬佩之心,从而形成爱国意识。
二、利用互联网灵活化红色文化资源教学模式
由于历史课本内容侧重讲述历史事件,老师讲述的红色文化资料普遍来源于互联网。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红色文化资料,但是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影响,红色文化资料展现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在设计红色文化资料课堂策略时,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灵活设计课堂策略,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方式。
以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课本内容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为例,结合课本内容,老师可以先选择与抗战革命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料,再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展现资料内容,如短视频、3D 数字图片、纪录片等,最后老师可以将革命事迹与学生分享。这样利用互联网收集、展示以及分享红色文化资料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也能够为学生创造共享红色文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三、组织红色文化历史调查活动
为让学生能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除以上利用互联网展示红色文化资源,老师可以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调查或收集相关红色文化。这样让学生自主展开调查并收集资料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课本内容第一单元《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例,结合分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让学生以红色文化历史为主题,收集红色文化历史资料,并借鉴课本知识,分析我国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意义,最后由老师综合评价各组学生收集和分析的内容。由于高中生课程以应对高考为主,避免调查活动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老师可以合理安排展示收集内容的时间,同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四、营造良好红色文化历史教育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依据相关研究,由于高中教学侧重知识积累,学习氛围紧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注重卷面成绩,容易忽略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进而影响将来的成长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效率。
为此,老师和学校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的氛围包括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校园氛围,以上措施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校园氛围可以通过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高中历史课本内容为依托,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例如在活动月或重要节日时,组织校园读书分享会、朗诵、演讲等活动;在学校悬挂红色精神、革命理想、战斗精神等标语;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展览场所等。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开展红色文化历史课后实践
为响应国家对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我国在各地都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蕴含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老师和学校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资源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和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本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为例,结合主题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将抗战精神作为主体,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同开展课后实践,参观当地抗战陈列馆、抗战博物馆等抗战遗址,在参观抗战遗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参观学习心得,还可以在抗战遗址展开实践教学,向学生讲解抗战知识。这样让学生实地参观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也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可贵,从而在学习上敢于拼搏,在生活上积极面对。
结束语
总之,红色文化蕴含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对高中生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以上措施能够启发老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中课本,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但是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情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后实践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宋骆燕.指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视域[J].亚太教育,2022(16):59-61.
[2]李秀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评《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1,No.344(12):142.
- 【发布时间】2023/6/7 12:10:45
- 【点击频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