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是学生创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进行的一种创新实践。本文从激发兴趣、结合教材、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巳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我们知道,“画图”就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工具,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图时,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教师辅导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图面。画完后,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鼓励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创造,他们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因此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们可首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里面包括动画、图片、声音、电影等多种媒体,使学生在观看时就产生一中好奇的心理,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导入,问学生想不想学的时候,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在实践应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为此,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精心设计,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思维,在思维中实践,提高创新能力。所以每堂课的教学我通常只安排10分钟左右的演示和讲解,之后便提出任务要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操作练习,并思考问题的种种解决方法。比如在绘画教学中,我设计“美术创意”——《将画面补充完整》这样一个课题,画中尚有一片草地,要学生在上面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然后就让他们上机去思考、去实践,在思考中探新,在实践中创新。由于时间充裕,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多得多,而操作出来的画面更是新、奇、异,有画树林的、有画小动物的、有画花园的、有画房子的,还有在画面上添加艺术字,真是各有特色。
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能力。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成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9年。
[2]张成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J].中小学教育,2016年。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巳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我们知道,“画图”就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工具,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图时,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教师辅导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图面。画完后,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鼓励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创造,他们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因此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们可首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里面包括动画、图片、声音、电影等多种媒体,使学生在观看时就产生一中好奇的心理,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导入,问学生想不想学的时候,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在实践应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为此,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精心设计,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思维,在思维中实践,提高创新能力。所以每堂课的教学我通常只安排10分钟左右的演示和讲解,之后便提出任务要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操作练习,并思考问题的种种解决方法。比如在绘画教学中,我设计“美术创意”——《将画面补充完整》这样一个课题,画中尚有一片草地,要学生在上面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然后就让他们上机去思考、去实践,在思考中探新,在实践中创新。由于时间充裕,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多得多,而操作出来的画面更是新、奇、异,有画树林的、有画小动物的、有画花园的、有画房子的,还有在画面上添加艺术字,真是各有特色。
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能力。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成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9年。
[2]张成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J].中小学教育,2016年。
- 【发布时间】2023/6/7 12:25:21
- 【点击频次】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