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作者】 王值军

【机构】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尺冲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以往传统的教学只是片面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学会到会学知识的过程。以往传统的教学只是片面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指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为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的习惯。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学会用心的听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必须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并指导学生会听,结合课前预习主要应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教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
  其次,引导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知识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即在做作业之前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三、指导学生要能理解读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一是读课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题,抓住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中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联系分数乘法想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二是读例题。在尝试练习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初步领会解题方法。三是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得意义。
  四、引导学生要多说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都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时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过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训练思维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指导学生要善记,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并做好学习笔记: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3.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4.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5.你做过与本提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不同?6.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也是一项十分具体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真正做到“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不学”。

  • 【发布时间】2023/6/7 12:25:46
  • 【点击频次】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