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 杨 灵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观音小学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将五育并举投入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今教育发展下,五育并举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高质量教育标准,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快乐而又充实的学习,本文将依据当今教育发展过程中,课堂中的教学现状,充分相结合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有效策略,做出以下探讨: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发展
  五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而将五育融合发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五育并举的发展应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五育联合起来,只是侧重于某一层面的发展,学校不重视对学生五育教育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五育”理念渗透不足,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依旧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机械的教学,教学方法得不到改善,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一、结合教材挖掘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渗透
  数学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充分体现了这一课程的道德功能,教师应该更加善于挖掘课本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五育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中有教育意义的例题、插图、练习以及有关数据和数学史料等内容,利用情境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视频等,渗透相关的爱国主义、科学、环保、感恩等德育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學六年级上册《比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虽然在不同场景下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长和宽的比是固定的,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微课播放不同场景下的升国旗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充分借助“你知道吗”一栏目的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栏目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文化,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文化的奥秘,拓宽数学知识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和相关资料,从中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科学的热爱。如四年级上册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幅员辽阔,东西之间相距5000千米,南北之间相距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排名世界第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读教材、熟练教材、理解教材,去探索发现隐藏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将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美
  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堂如果缺乏了美感,便没有了色彩和生气,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里,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来理解数学知识,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基数和序数的时候,我就讲了以下的鳄鱼拔牙小故事:最近鳄鱼先生很伤心,为什么呢?鳄鱼先生不爱刷牙,早晨起床从来不刷牙。但是呢,它又很爱吃糖果,每天要吃很多糖果,有一天,鳄鱼牙疼得哇哇直叫,张开嘴巴一看,原来有一颗牙烂掉了,数一数,是第八颗牙烂掉了。没办法,鳄鱼只好请来熊医生为它拔牙,鳄鱼说医生医生,请帮我拔八颗牙,于是,熊医生开始拔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8颗牙拔掉了。拔完牙鳄鱼一看,啊?我怎么少了这么多牙啊?于是大哭起来。直到现在,鳄鱼先生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想拔第八颗牙,但是结果却被拔了8颗牙,它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你能解开它的疑惑吗?通过这个故事,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还能获得对形象美的感知。再比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根据数字的特点,即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称钩……,我就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给学生们,看到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点,又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因此,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数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和美的形象,这样的课堂是充满了美感与智慧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感受到了数学之美。
  三、创新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是以课本教材为依据,在学习完后就是进行习题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十分中规中矩,但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本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练习的过程又是较为枯燥的,久而久之学生们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积极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建设。
  笔者在教学时会尽量站在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进行引导,比如在学习有关“统计”这部分的学习时,笔者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就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后任务: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习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仔细发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统计,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加以统计。之后在进行作业的展示时,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思维想象十分丰富,有的学生将自己一周内吃的食物进行了统计;有的学生将最近一周的天气预报进行了统计等等。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自由地进行创作,将自己的展示出来的统计图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了装饰。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门自然科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身上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知识内容的任务,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的重要职责。总而言之,推动学生“五育”全面发展,不仅符合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总体要求,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 【发布时间】2023/6/7 12:27:57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