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组成模块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承担着学生诸多技能和思维培养的重任,提高其实施有效性是我们实现数学教育高质量育人的重要保障。本文探讨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导反复读题弄清题意、强化思维训练、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利用课件辅助等五个方面助力“问题解决”教学有效实施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实施
社会在发展,教育作为远瞻性育人实施更要与时俱进,用不断发展的步伐走在社会的前面。近年来,随着“五育合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在育人内容和方法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新课标中有许多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章节为落实新课标的这种要求就是很好的平台载体。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和睦相处,这是在教学“问题解决”时能够优教并且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前提。我教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内心孤独、失落,一些孩子养成了叛逆、打架骂人的坏毛病。面对这种情况,我选择的策略就是主动与他们交流谈心,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师生关系融洽了,孩子就会主动与老师亲近,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常常给孩子讲故事、讲趣味题,把“问题解决”带入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上我严格要求学生,绝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更不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一旦发现,我毫不犹豫严肃批评教育。由于学生对老师充倍加信任、真心喜欢,老师的严格要求,他们都能够理解。在讲“问题解决”时,每个学生目不转睛、认认真真听讲,仔细思考并大胆提问。课后,遇到困难也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二、反复读题,弄清题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解答数学题同样适用,弄清题意是教学“问题解决”的灵魂。学生在做“问题解决”的习题时,不认真读题,马马虎虎看了一下题就匆忙下笔,急于解答,结果往往是漏洞百出,错误连连。我有意识的纠正学生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反复读题,把题读透、读懂,弄清题意后再解答。
如教学西师版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问题解决”例题1这个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多理解题意,就在出示后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读题,逐词逐句的剖析,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出已知,再分析与所求对象的关系,中间缺乏什么,我们又怎么把这个桥补上。这些都是要重点引导的地方。对于这道题目,可以先算人数。也可以这样解答,先算一共站的列数4×22=88列,每一列有18人,学校总人数88×18=1584人。这样通过多读弄清了题意,理清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就能准确解答题了。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解题思维
数学检测卷中的“问题解决”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上面很多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感到非常吃力。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多训练,培养出正确的解题思维。俗语中的“脑子越用越灵”是不无道理的,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弄清了题目中的内在数量关系,明白了解题思路,那么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解答习题。老师要创新练习题,学生多练、多思,探究方法,发现规律,培养解题思路。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养成了爱动脑筋的习惯,再面对“问题解决”就会胸有成竹,迎刃而解,再也不会再叫苦、叫难,从而热爱上数学并在主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其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进发的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知识。因此小学“问题解决”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实施,这样在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就可有效帮助他们化解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问题解决例题1时我就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展开,要求每位学生带一盒水彩笔,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每一组都有12盒水彩笔。结合实际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引导一组学生用乘法算出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24×12=288(支),把这些水彩笔分成三堆,每一堆就是分到一个班上的支数,平均分应该用除法:288÷3=96(支)。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先一盒一盒的分,每个班分得的盒数:12÷3=4(盒),每盒24支,每班分得4×24=96(支)。联系了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用不同的解答,学生亲身体验了,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五、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讲”的教师在讲台上即使讲得绘声绘色,而台下的学生仍然可能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现在课堂上老师巧妙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精美实用的课件,深深的吸引住学生,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教学“问题解决”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课标和熟悉教材,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课堂上把握好时机,恰如其分的呈现课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完成知识的迁移,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总之,能使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得到有效实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打好了亲和的师生关系牌,做到了以人为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运用课件辅助教学,那我们在满怀投入中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显贵,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J].教学与研究,2021年。
[2]敬玉梅,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中国人,2020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实施
社会在发展,教育作为远瞻性育人实施更要与时俱进,用不断发展的步伐走在社会的前面。近年来,随着“五育合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在育人内容和方法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新课标中有许多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章节为落实新课标的这种要求就是很好的平台载体。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和睦相处,这是在教学“问题解决”时能够优教并且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前提。我教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内心孤独、失落,一些孩子养成了叛逆、打架骂人的坏毛病。面对这种情况,我选择的策略就是主动与他们交流谈心,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师生关系融洽了,孩子就会主动与老师亲近,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常常给孩子讲故事、讲趣味题,把“问题解决”带入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上我严格要求学生,绝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更不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一旦发现,我毫不犹豫严肃批评教育。由于学生对老师充倍加信任、真心喜欢,老师的严格要求,他们都能够理解。在讲“问题解决”时,每个学生目不转睛、认认真真听讲,仔细思考并大胆提问。课后,遇到困难也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二、反复读题,弄清题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解答数学题同样适用,弄清题意是教学“问题解决”的灵魂。学生在做“问题解决”的习题时,不认真读题,马马虎虎看了一下题就匆忙下笔,急于解答,结果往往是漏洞百出,错误连连。我有意识的纠正学生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反复读题,把题读透、读懂,弄清题意后再解答。
如教学西师版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问题解决”例题1这个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多理解题意,就在出示后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读题,逐词逐句的剖析,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出已知,再分析与所求对象的关系,中间缺乏什么,我们又怎么把这个桥补上。这些都是要重点引导的地方。对于这道题目,可以先算人数。也可以这样解答,先算一共站的列数4×22=88列,每一列有18人,学校总人数88×18=1584人。这样通过多读弄清了题意,理清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就能准确解答题了。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解题思维
数学检测卷中的“问题解决”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上面很多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感到非常吃力。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多训练,培养出正确的解题思维。俗语中的“脑子越用越灵”是不无道理的,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弄清了题目中的内在数量关系,明白了解题思路,那么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解答习题。老师要创新练习题,学生多练、多思,探究方法,发现规律,培养解题思路。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养成了爱动脑筋的习惯,再面对“问题解决”就会胸有成竹,迎刃而解,再也不会再叫苦、叫难,从而热爱上数学并在主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其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进发的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知识。因此小学“问题解决”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实施,这样在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就可有效帮助他们化解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问题解决例题1时我就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展开,要求每位学生带一盒水彩笔,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每一组都有12盒水彩笔。结合实际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引导一组学生用乘法算出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24×12=288(支),把这些水彩笔分成三堆,每一堆就是分到一个班上的支数,平均分应该用除法:288÷3=96(支)。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先一盒一盒的分,每个班分得的盒数:12÷3=4(盒),每盒24支,每班分得4×24=96(支)。联系了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用不同的解答,学生亲身体验了,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五、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讲”的教师在讲台上即使讲得绘声绘色,而台下的学生仍然可能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现在课堂上老师巧妙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精美实用的课件,深深的吸引住学生,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教学“问题解决”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课标和熟悉教材,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课堂上把握好时机,恰如其分的呈现课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完成知识的迁移,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总之,能使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得到有效实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打好了亲和的师生关系牌,做到了以人为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运用课件辅助教学,那我们在满怀投入中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显贵,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J].教学与研究,2021年。
[2]敬玉梅,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中国人,2020年。
- 【发布时间】2023/6/7 12:28:11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