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史华丽

【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生活化的课堂融入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低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问题尤为突出,这导致学生无法通过探究式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无法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化,现阶段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变得越发关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课程教学的精髓。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授课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分析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的探究式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存在意义:首先,双减政策的推行有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且学生在该政策背景下,逐渐成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对象,摆脱了被动学习的困境,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形式讲授,并且学生负担大,学习压力超过学生可承受水平,这样的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式,无法自己思考问题,在学习时只等着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知识获取仅仅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在巨压之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不愿意进行语文探究学习,影响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最后,传统基础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也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双减政策的出现,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在该政策要求下开发出的新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途径,加强了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z知识探究的欲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许多教学任务都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顺利进行。但是,许多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的时候过于被动,教师教授什么内容便学习什么内容,缺乏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再对旧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成绩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在双减政策之前,虽然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但是仍然有教师驱使鼓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双减政策之后,学生的学习任务虽有减少,但是少了教师的督促,学生变得懒散不会甚至是不愿学习。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的探究学习,牢牢掌握语文知识点。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能够强化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明白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人物,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只有自己本身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够带领学生探求人生的真谛,探求语文的未知领域。为了能够强化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教研培训以及评比大会,教师在大会中可以向其他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策略,相互交流分享课堂教学的经验,努力为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式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教师要落实好情境教学的教学成果,在每次情境教学任务完成后,向学生咨询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下次课堂中及时更正,以保证后续情境教学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只能够依靠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在探究式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情景创设,也可以用播放视频的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协调学生发展,组建探究小组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后续探究小组的组建也是同等重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相对较弱,这也说明了探究任务单靠学生一人无法完成,组建探究小组也就成为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步骤。比如,教师在进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章节的内容讲解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式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就可以选择按照能力分组这一形式进行探究小组的划分。首先,教师可以先将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挑选出来作为探究小组的组长。然后,教师在对剩下的学生进行学情的分析,主要可以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分别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能够让学生了解分组情况,只需要在最后课堂上将分组结果进行公布即可,避免学生知道分组细节,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完成小组的划分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开始课文内容的探究,分析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或者概念是什么,让学生明白“地球的手就是地心引力”,教师进而可以开始延伸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教师就可以让各个探究小组进行教学任务学习的准备工作,互相了解探究小组成员对语文学习的擅长之处,以便于后续合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如此,在进行语文探究式教学时要抓住教学重点,将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语文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除了学习到语文知识点,还学会具体的学习方法,能够感受语文的魅力之处。总之,教师既要做好学生的语文探究式教学,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柯朝荣.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3(03):61-63.
  [2]温粉霞.浅谈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13):86.
  [3]周薇.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8):147-148.
  [4]张永政.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J].科幻画报,2021(01):180-181.
  [5]高云晓.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1):5-6.
  • 【发布时间】2023/7/23 8:55:07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