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回归生活,打造活力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浅谈

 

【作者】 岳瑞婷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确保其教学质量,这既是在新时期对初中生生命发展重要阶段的教育责任,也是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同时还能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生活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对二者之间的融合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得出的相关结论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举措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来推动“生活化”的教学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旨在培育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的课程,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深奥难懂的知识形象化,让他们更容易掌握,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在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合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近些年来各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快速的反应中高效的融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氛围当中。能够快速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点。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的重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融入,在进行课业活动设计之前要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不断的围绕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己》一课中,有关“认识自己”的相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真实情况,运用“照镜子”的方法,帮助他们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够理智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让他们在初中生活里获得一个强大的、正确的心理,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自己,不断地成长。在设置科学化、实际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让学生在持续的学习和探索中,逐渐构建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升华自身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二、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生活 
  只有让学生从心底里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科知识,进行知识探究。这也是激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热情的重要性。所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时刻将生活化的观念铭记在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化的方式和场景引入到课堂内容教学中,让课堂的体验感更强,让学生能够在全新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现实中的故事:小红为了跟小丽成为好朋友,小红想尽了办法,比如跟他成为同桌,给他买早餐,还会给他准备文具。但是小丽却对小红的付出没有回应。随后小红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和小丽之间的友谊。让他们总结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式,并且能够正确的对待别人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青春期交友的特征进行分析,来探讨青春期交友不慎的原因,比如:自尊心很强,但是分辨能力很弱,比较自私,经常会被别人的不同评价影响,从而产生叛逆情绪,从而让孩子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交友不慎”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从而学会选择,学会反思,改变中学生的交友观,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效果。
  三、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拓展生活
  在学科教学中,作业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加强复习的环节。在传统的作业方式中,都是各种习题,以及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作业的抗拒,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因此,在德育与法治学科生活化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把生活的因素融入到学生的作业设计中,通过丰富性、实践性的作业方式,使学生摆脱“题目海洋”的束缚,确保他们的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真正体现课后作业的设置价值。不光如此,还要通过生活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不断的、高效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学习进行相互联系,真正的能够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应用的实践生活当中。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安排一些不用动笔就能完成的实习类的生活作业。例如,请学生回家后,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帮助妈妈收拾桌子,打扫卫生,主动把自己脱下来的脏衣服洗干净……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感受家长对家庭生活的奉献,对自己的关爱。又比如,教师可以在假期休息的时候,教导学生做一天的“小主人”,即根据自己的意愿,为自己的父母组织一次外出旅行,并为他们提供一次午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规划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对家人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来自于家人之间的温暖,愿意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愿意被他们的教导。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就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式作业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课堂上的学习和巩固打下基础,也让他们在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反省,并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自我认知,从而快速的塑造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生活化的场景当中不断的提升和锻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将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相互关联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成效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目标的创设,教学内容的进行以及课后作业的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举措落实,让学生在全新的、体验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不断的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天增.联系生活 活化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究[J].天津教育,2022(30):159-161. 
  [2]王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天津教育,2020(9):32-33.
  • 【发布时间】2023/7/23 8:55:31
  • 【点击频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