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跨学科学习能促进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深层的跨学科理解。而将跨学科学习方式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能非常自然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出发,简要分析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最近一段时间,跨学科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也能逐渐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也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非常重视。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采取跨学科学习方式的原则和方针
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学习方式并不仅仅是将几种雪克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进行学习,而是将两种以上学科观念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学科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能力。跨学科学习方式主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能掌握跨学科的理解能力、学科思维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科整合能力。要结合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开展教学实践。这种方式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剔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且能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实现多学科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本身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为了实现跨学科学习而进行教学。只有在适合的时候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才能让这种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好处。小学信息技术,主要还是一项工具类的科目,能很自然地和自然地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信息技术总的来说是让学生学习技术的学科,也就是说这门学科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其他学科。
二、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进行跨学科学习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一般是生产、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必须学会技术的应用,不然这项技术就会失去它本身的存在意义,而且即便是掌握的技术也需要经常巩固使用,否则这门技术将会逐渐被忘记。而想要让学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就有必要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技术产生熟悉、亲切的感觉。所以说,当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的时候,就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主题,并且让学生学习会通过技术来决绝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则能很好地掌握日常生活与学习内容的连接点,进一步体现出设计的主题的现实性作用。就比如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画线条”相关的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能通过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画出这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吗?”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之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画出图形,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相关的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点。这样学生能增强对数学与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性地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热情,平时的学习中,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学生经过这种教学方式后,就会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为学生布置跨学科任务
跨学科学习本身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一边剔除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在实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注重两点,就是轻形式而重实效。Rag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更有体验感,并且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做到有发现、有创新并且逐渐有所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求知欲,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努力地思考学习。而在跨学科学习的课程设计上,有必要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更加行之有效。就比如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画线条和填色》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节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会教导学生学习到“直线、曲线、填色”等相关的内容,同时给学生命题,让学生绘制语文作文的题目“我美丽的家乡”。学生需要一边绘制自己想到的家乡美景,同时也可以给作文提供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如果学生出现有知识没有掌握得很扎实的情况,那么教师就能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的使用方式。
(三)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设置悬念的教学方式经常出现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就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设置悬念,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像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多边形工具》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多边形知识给学生设置悬念。在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学习过哪些多边形?”然后学生因为在数学课堂上就有所了解,会踊跃回答。在这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也会学习到多边形的应用,学生会产生疑问:多边形怎么应用在信息技术中?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也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这样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节课上会更加专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而跨学科学习方式怎能让学生学会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则能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婷.信息技术工具在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2022(06):139-141+145.
[2]郝毅.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1(36):22-23.
[3]陈艳红. 基于UbD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22.
[4]王梦怡.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J]. 新课程,2021,(47):127.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最近一段时间,跨学科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也能逐渐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也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非常重视。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采取跨学科学习方式的原则和方针
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学习方式并不仅仅是将几种雪克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进行学习,而是将两种以上学科观念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学科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能力。跨学科学习方式主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能掌握跨学科的理解能力、学科思维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科整合能力。要结合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开展教学实践。这种方式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剔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且能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实现多学科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本身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为了实现跨学科学习而进行教学。只有在适合的时候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才能让这种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好处。小学信息技术,主要还是一项工具类的科目,能很自然地和自然地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信息技术总的来说是让学生学习技术的学科,也就是说这门学科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其他学科。
二、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进行跨学科学习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一般是生产、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必须学会技术的应用,不然这项技术就会失去它本身的存在意义,而且即便是掌握的技术也需要经常巩固使用,否则这门技术将会逐渐被忘记。而想要让学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就有必要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技术产生熟悉、亲切的感觉。所以说,当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的时候,就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主题,并且让学生学习会通过技术来决绝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则能很好地掌握日常生活与学习内容的连接点,进一步体现出设计的主题的现实性作用。就比如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画线条”相关的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能通过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画出这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吗?”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之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画出图形,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相关的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点。这样学生能增强对数学与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性地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热情,平时的学习中,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学生经过这种教学方式后,就会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为学生布置跨学科任务
跨学科学习本身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一边剔除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在实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注重两点,就是轻形式而重实效。Rag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更有体验感,并且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做到有发现、有创新并且逐渐有所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求知欲,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努力地思考学习。而在跨学科学习的课程设计上,有必要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更加行之有效。就比如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画线条和填色》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节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会教导学生学习到“直线、曲线、填色”等相关的内容,同时给学生命题,让学生绘制语文作文的题目“我美丽的家乡”。学生需要一边绘制自己想到的家乡美景,同时也可以给作文提供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如果学生出现有知识没有掌握得很扎实的情况,那么教师就能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的使用方式。
(三)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设置悬念的教学方式经常出现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就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设置悬念,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像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多边形工具》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多边形知识给学生设置悬念。在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学习过哪些多边形?”然后学生因为在数学课堂上就有所了解,会踊跃回答。在这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也会学习到多边形的应用,学生会产生疑问:多边形怎么应用在信息技术中?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也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这样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节课上会更加专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而跨学科学习方式怎能让学生学会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则能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婷.信息技术工具在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2022(06):139-141+145.
[2]郝毅.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1(36):22-23.
[3]陈艳红. 基于UbD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22.
[4]王梦怡.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J]. 新课程,2021,(47):127.
- 【发布时间】2023/7/23 8:55:45
- 【点击频次】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