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预防小学生运动损伤

 

【作者】 梁 陈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古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生性活泼,爱玩爱动,好奇心强,喜欢接触一些新事物,但他们缺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会在运动的过程发生损伤,如果这些损伤不够重视,很有可能会对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就如何预防小学生运动损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探索小学生们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促进我们的小学生群体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尽可能地避免运动方面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小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前言
  所谓的运动损伤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各项体育运动或追逐玩耍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发生意外情况,从而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伤,其中以膝盖伤、脚踝扭伤、擦伤以及摔伤等最为常见。除此之外,运动损伤按照对小学生身体影响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长期损伤与短期损伤,例如,扭伤、拉伤属于长期损伤,由于其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地进行恢复,而轻微擦伤、摔伤等属于短期损伤。
  小学的孩子们正处于6-13岁的年龄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并且他们的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发育还处于幼儿阶段,身体的各项防护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再加上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运动安全意识,所以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也正因为有运动损伤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学校、老师、家长不太重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久而久之,一个个“小胖墩”出现在了小学体育课堂上,这对孩子们身体健康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会小学生内心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同时,在开展必要的小学体育活动时,学校、老师、家长也不能过于乐观,万一发生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事件,其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可是终生的。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小学生运动损伤问题是当今社会所需解决一个难题,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三当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和老师应当承担起更多的引导、教学、监督的责任,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提出一套完善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以更好地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对运动损伤不够重视
  针对小学生运动损伤情况不够重视这一方面,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构成:一方面是学校与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小学生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要认真的学习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分配给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这就使得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们的运动安全性问题没有给予足够地重视,没有制定相对性的运动损伤预警措施,从而为今后孩子们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则是小学生们自己的不重视,而且这一情况在男女生之间是不太一样的,男孩子的胆子比较大、性格比较莽撞、喜欢聚在一起打球、并且有着独特的好胜心,这就导致他们常会因为冒险、冲动的运动行为而受到伤害,而女孩子的性格在这个阶段大多数都比较含羞、内敛、表现欲不够强烈,所以他们常会在做运动的时候,身体紧张放不开,导致她们处于畏手畏脚的运动状态,很容易因为做的动作不够规范细致而导致运功损伤。
  (2)运动前的热身不够充分
  众所周知,在进行比较剧烈的体育运动之前是需要进行热身运动的,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关节处能够得到充分的舒展,加快血液流动,促进身体肌肉的伸缩性,不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摔倒、扭伤等运动损伤。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环节中,对于运动前的热身环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却都不够重视,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首先,在小学生的意识观念当中,体育课就约等于娱乐时间,都希望能够将整节体育课的时间都用来做游戏,一上课就投入到了与同学们的游戏当中,完全忽视了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从而增加了其受到运动损伤的几率;其次,每当体育老师组织大家进行跑步热身时,有部分学生有偷懒行为,使得整个班集体对于热身运动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为了应付老师而草草了事;最后,孩子们在校外进行体育运动时,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人群的因素干扰,使得热身运动成为了一种“口头语”,只说不做,从而在运动过程容易发生动作变形,引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3)体育课的运动安排不合理
  目前,在全国大部分的小学中,针对体育课设定的教学计划、运动安排都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也是导致小学孩子们受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小学体育课堂设置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课时安排上,一节小学体育课45分钟,除去老师安排的任务外,留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大概也只有25-30分钟,每当孩子们刚要玩起兴,就要面临下课,此时的孩子们往往会出现急躁、烦恼、没玩尽兴的情绪,对待目前正在进行体育运动就会缺乏耐心与专注度,从而使得受伤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小学体育课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除了完成必要的广播体操教学任务外,绝大多数的体育课时间,都是孩子们漫无目的“乱逛”,从而会导致老师不能够照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得危险的运动形式时有发生。
  三、小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提高学生们的运动安全意识
  为了能够切实地提高小学生们的运动安全意识,就需要小学体育老师要在加强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运动理论知识,不仅要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体育运动可能产生的一些运动损伤,例如,抽筋、拉伤、擦伤、摔伤以及扭伤等,还需要让他们明白面对这些运动损伤所应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以保证孩子们在运功过程中能够尽可能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还要尽可能地发挥同学们的力量,做到彼此之间相互注意、相互提醒,对可能发生风险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同学们在运动开始之前,相互提醒对方要带好护腕、护膝、护指等安全护具,或者在做跳跃运动时,可以两人相互帮扶,相互提醒动作要领,及时缓冲下肢受力,有效保护踝关节。
  (2)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前热身活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前热身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小学生们产生运动损伤的风险,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安排这项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一般小学体育常被安排在下午,在经过一天的学习生活之后,每一个学生来到体育课堂后,大脑神经都比较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游戏运动,也都会经历一次由静到动的释放过程,所以这个时候体育老师要合理的安排热身运动的时间,使用科学的热身操进行热身环节,例如,体育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5分钟做好上课准备,利用8-10分钟的时间进行活动手腕脚腕、压腿、活动四肢以及跑步、高抬腿等运动,而在临近下课时延长5分钟的下课准备时间,这样既能够合理地挤压出让学生们做游戏的时间,又能够环节同学们对于下课的焦急情绪,从而更好地减少运动损伤。
  (3)对小学体育课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要想增加小学体育课堂的内容丰富度,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需要体育老师做好教学规划,利用科学的训练手段来保证同学们的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在实际体育课堂中,老师带着这大家一起参与一项体育运动,在和大家一起做游戏的同时,逐渐地规划同学们的行为,进而做到在他们单独运动的时候也能有序安全的进行;其次,组织学生们多学习几种适宜的运动健身项目,鼓励女孩子也要像男孩子一样,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例如,可以让大家一起进行拔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活动,既能够丰富同学们的体育生活,也能让体育老师的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纪律性,有效降低运课堂混乱情况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最后,老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提高体育备课质量,做好运动风险预警,针对每一个可能还发生意外运动损伤的环节都要做到逐一排查,尽可能地合理安排运动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到在每一次课堂中都要保证学生们的安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开展必要的体育运动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运动损伤概率,但校方和家长并不能以此因噎废食,而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从而实现对孩子们未来成长的最好呵护。然而,本文所研究分析的内容毕竟还是有限的,需要接下来针对小学生运动损伤预防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的促进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学.中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13.
  [2]傅建萍.中小学生跳远运动的常见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21.
  [3]谢永龙.小学生篮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青少年体育,2017(11):108-109.
  • 【发布时间】2023/8/5 12:06:17
  • 【点击频次】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