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语言现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传授的主要载体也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中介。恰当而准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且能充分诱发学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个别教师不注重自身语言修炼,时常出现“口头禅”这样的不良现象,既耽搁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语言;不良现象
数学语言是对客观事件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精准度高、逻辑性强、系统性完备的科学语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之语)”。而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掌握习得,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就是持这种观点得到很多教师认可并践行。多年工作我们发现,数学语言习得不好的人,不但敏感性差,受此影响的数学思考能力也较差,在学习上还造成知识接受速度慢,理解滞后,常发生因理解不对而带来很作业上的错误。故而,要使数学教学有很好效果,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就必须加大数学语言教学,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上下功夫。这样加大力度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数学语言、拓宽学生语言系统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作用。
要发展学生数学语言,首先就需要作为表率的执教者自身有着较强的数学语言能力,这种表达能力,既别于书面语言表达,又非口头语言表达,而是一种寓知识于教的传授、引导和点拨的教学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家看来,执教者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现实中,我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存有多种问题,已经成了教师习惯的“口头禅”。出现这些不良现象,既影响学生准确理解又使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在全面践行“优教优学”课堂的今天,对于这毕竟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必须进行清理扫除,使之揭示出来,以免再蹈其辙。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一:“是非问”语言
“是非问”是“口头禅”教学语言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些不注重自身语言修炼的教师,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教学中,不论教到哪个时候哪个环节,总要来句“对不对”、“对吗”、“是不是”等问号,虽然这种提问语言有一定提醒作用,但如此之多的问话只能让人麻木,引不起重视。曾有一个“搞怪学生”,对其老师上课的这种“是非问”进行了统计,一节课居然达37次之多。这样庞大的数量,不仅耗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有效性,还让学生由此生厌。所以,我们在奉劝这些教师“能省就省点”的同时也希望他们加强自身教学语言修炼,从观念入手,摈弃这些不良习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做到惜言如金。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二:“流水账”语言
“流水账”语言原本是作文中易犯的事,却在数学课堂中也有了落脚之处了。所谓“流水账”语言,就是记流水账那样的教学语言,把每个要点都要说到,不管出现了多少次。例如,“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实施时多次说到“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鼓励话语,这样的话语看似给了学生很多在自主学习灵活性,但对于学习自觉性和缺少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却是“找不到北”的做法。在这堂课的反馈中,学生或用小棒或用圆片或直接用乘法口诀等方式进行了成果展示,但没有得到教师评价,也没有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这样的教学语言平淡,过程呆板,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在最后我们发现,课虽结束了但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接触到算理教学,能悟出的学生也寥寥无几。“流水账”这种不良语言现象的最大缺点就是抓不住重点,平淡无奇,教学时出现这样毛病,就会误导学生认知,把不该记的记住了,该重点理解和识记的没有达成。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三:“命令式”语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践行新课标这么久了,很多教师还是从传统师道尊严中走了出来成为了课堂主导者角色。但在实践中我们很现,有的教师不自觉地还是会步入潜意识下的“我说你必须服从”的旧式做法中,即强制或命令学生执行某种做法。现在我看到最多的就是纪律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做法。曾在听一堂老教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课堂中安排了算法讨论交流环节。当这个环节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教师拍手击掌两声并说出“一二三,坐好了!”这句话,课堂上立即由“百家言”变得了静悄悄。这种使教室变得格外安静如果没有长期的命令强制训练,学生就不会有这种套路式的做法,甚至是一种条件反射。实践表明,这种“命令式”的口头禅在低段学生教学中的作用可以“立竿见影”,但随着年级增高,习惯了此种做法的学生就会“听而不理”,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所以,践行学生主体理念,这样不良语言现象就应该避免出现。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四:“表扬式”语言
课堂需要表扬和鼓励,这是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的重要平台。但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表扬方式方法经常同样出现,没有新颖性,总是用“好、很好、不错”,如此雷同的表扬,听久了也会生腻。到低年级的课堂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一种表扬:教师说大家表扬他(她),学生就会击掌两次,翘起大拇指,齐刷刷地面对被表扬人,然后说到“你真棒!”这些表扬方式,我们不是不能用,只是用久了,用多了,我们学生还会有那种“被表扬”的感觉吗?学生是好奇的,同样的持续刺激是不易引起学生重视的。所以,我们认为,那么多表扬方式,我们应灵活运用。
当然,数学课堂中教师易出现的不良语言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出。出现这些现象,我们是能够改正的,只要我们从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开始,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就一定能克服不良语言现象,为自己更好地教学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传福,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原则[J].数理化学习,2019年。
[2]田吕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性语言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语言;不良现象
数学语言是对客观事件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精准度高、逻辑性强、系统性完备的科学语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之语)”。而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掌握习得,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就是持这种观点得到很多教师认可并践行。多年工作我们发现,数学语言习得不好的人,不但敏感性差,受此影响的数学思考能力也较差,在学习上还造成知识接受速度慢,理解滞后,常发生因理解不对而带来很作业上的错误。故而,要使数学教学有很好效果,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就必须加大数学语言教学,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上下功夫。这样加大力度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数学语言、拓宽学生语言系统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作用。
要发展学生数学语言,首先就需要作为表率的执教者自身有着较强的数学语言能力,这种表达能力,既别于书面语言表达,又非口头语言表达,而是一种寓知识于教的传授、引导和点拨的教学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家看来,执教者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现实中,我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存有多种问题,已经成了教师习惯的“口头禅”。出现这些不良现象,既影响学生准确理解又使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在全面践行“优教优学”课堂的今天,对于这毕竟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必须进行清理扫除,使之揭示出来,以免再蹈其辙。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一:“是非问”语言
“是非问”是“口头禅”教学语言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些不注重自身语言修炼的教师,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教学中,不论教到哪个时候哪个环节,总要来句“对不对”、“对吗”、“是不是”等问号,虽然这种提问语言有一定提醒作用,但如此之多的问话只能让人麻木,引不起重视。曾有一个“搞怪学生”,对其老师上课的这种“是非问”进行了统计,一节课居然达37次之多。这样庞大的数量,不仅耗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有效性,还让学生由此生厌。所以,我们在奉劝这些教师“能省就省点”的同时也希望他们加强自身教学语言修炼,从观念入手,摈弃这些不良习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做到惜言如金。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二:“流水账”语言
“流水账”语言原本是作文中易犯的事,却在数学课堂中也有了落脚之处了。所谓“流水账”语言,就是记流水账那样的教学语言,把每个要点都要说到,不管出现了多少次。例如,“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实施时多次说到“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鼓励话语,这样的话语看似给了学生很多在自主学习灵活性,但对于学习自觉性和缺少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却是“找不到北”的做法。在这堂课的反馈中,学生或用小棒或用圆片或直接用乘法口诀等方式进行了成果展示,但没有得到教师评价,也没有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这样的教学语言平淡,过程呆板,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在最后我们发现,课虽结束了但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接触到算理教学,能悟出的学生也寥寥无几。“流水账”这种不良语言现象的最大缺点就是抓不住重点,平淡无奇,教学时出现这样毛病,就会误导学生认知,把不该记的记住了,该重点理解和识记的没有达成。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三:“命令式”语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践行新课标这么久了,很多教师还是从传统师道尊严中走了出来成为了课堂主导者角色。但在实践中我们很现,有的教师不自觉地还是会步入潜意识下的“我说你必须服从”的旧式做法中,即强制或命令学生执行某种做法。现在我看到最多的就是纪律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做法。曾在听一堂老教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课堂中安排了算法讨论交流环节。当这个环节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教师拍手击掌两声并说出“一二三,坐好了!”这句话,课堂上立即由“百家言”变得了静悄悄。这种使教室变得格外安静如果没有长期的命令强制训练,学生就不会有这种套路式的做法,甚至是一种条件反射。实践表明,这种“命令式”的口头禅在低段学生教学中的作用可以“立竿见影”,但随着年级增高,习惯了此种做法的学生就会“听而不理”,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所以,践行学生主体理念,这样不良语言现象就应该避免出现。
不良教学语言现象之四:“表扬式”语言
课堂需要表扬和鼓励,这是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的重要平台。但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表扬方式方法经常同样出现,没有新颖性,总是用“好、很好、不错”,如此雷同的表扬,听久了也会生腻。到低年级的课堂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一种表扬:教师说大家表扬他(她),学生就会击掌两次,翘起大拇指,齐刷刷地面对被表扬人,然后说到“你真棒!”这些表扬方式,我们不是不能用,只是用久了,用多了,我们学生还会有那种“被表扬”的感觉吗?学生是好奇的,同样的持续刺激是不易引起学生重视的。所以,我们认为,那么多表扬方式,我们应灵活运用。
当然,数学课堂中教师易出现的不良语言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出。出现这些现象,我们是能够改正的,只要我们从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开始,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就一定能克服不良语言现象,为自己更好地教学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传福,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原则[J].数理化学习,2019年。
[2]田吕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性语言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
- 【发布时间】2023/8/5 12:07:58
- 【点击频次】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