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红色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承实践研究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构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全链条路径方式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338)
摘 要:伴随着对当代小学数学的需求越来越高,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增强红色文化与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融合效果,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红色文化是国家的一份财富,充满了生活的活力和精神的活力。在当今世界文化持续地进行着相互影响和冲突的背景下,将红色文化纳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已成为当务之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老师们应该主动地把红色文化与小学数学教育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弘扬他们的民族精神。为此,本文对在我国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课程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数学:传承:实践研究
“红”的概括,“红”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的独立而奋斗的一种“魂”,这种“魂”在百年的革命与建设历程中,至今仍可为我们所发掘与运用。从中国共产党长期养成的良好工作作风,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宗旨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红色”基因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创造出来的“红色”,不仅是我们党和民族人民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党和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笔伟大的文化遗产。党的核心是“红”,中国共产党始终展现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我们必须要把红色基因活化起来,让它在人们的心里流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国家的统一,激励整个社会的斗志。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从红色文化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融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展开了对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升的研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红色文化的几个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展开对红色文化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具有丰富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学会数学知识和红色文化,从而推动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并不能在特定的教育实践中实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仅仅是按着程序,引导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的讲解,而为了跟上数学的教学进度,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停下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给出一个答案,然后就会在某一阶段结束,这就造成了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的深度学习不利。
(一)红色文化思想在班级中的渗透程度不高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红色文化思想的教育内容较少,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小学历史教育中才有红色文化故事教育。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红色文化观念的教育内容非常缺乏。
(二)在数学课上,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重点在于引入新的思想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红色文化思想教育主要是以介绍为主。许多的小学教师,都只是在教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在教科书上所提到的极少数的红色文化知识,也就是简单地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介绍,并没有认真地去解释这里面所包含的红色文化的故事和思想。也没有给同学们解释什么是红色文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理念主要是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概括,而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三)在数学课上,对学生的学习和对学生的影响不大
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红色文化理念的教育效果很差,很多小学生基本上在听到教师在讲课中介绍了这些红色文化思想和故事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很难将它们记在心中。这也是因为小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较弱,学习能力欠缺的缘故,他们很难了解比较复杂的红色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就不可能取得更好的红色文化理念的教育效果。
(四)在数学课上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思想的教育没有多大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红色文化思想的教育没有很高的兴趣,因此,学生很难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枯燥无味的红色文化思想上。此外,许多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来背诵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和知识,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也没有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对这些概念和知识进行讲解,这就造成了孩子们在课堂中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对红色文化和思想知识进行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兴趣很低。
(五)在数学课上,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思想的教育,缺乏互动性
大部分教师只是根据教科书中的部分红色文化知识来进行教学,并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也没有邀请他们对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做出解答。在课程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红色文化,所以他们需要教师与他们进行互动,并回答有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只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授课,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尽快地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更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有关的红色文化的沟通。
二、对数学思想中“红色”的挖掘
在当前的教育中,涉及到数学的红色资源仍然比较稀少,原因之一是,与红色资源相关联的数学课程还很少被开发出来,第二个原因就是,老师们对于与之相关联的红色资源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去发掘与数学思维相关的红色资源。但是,历史教科书中蕴藏着大量的实际资料,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借鉴。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邀请专家和中小学的数学老师一起讨论,在各个方面一起进行整理,把在党史教育中得到的资料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在此,必须要着重指出,红色资源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设置,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们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行培养。根据课程所选择的红色资源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红色课程制定的教学内容需求,并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为研学活动设定与红色有关的主题。同时,数学老师也可以自己寻找,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检索,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关于红色教育的教学资源。例如,某些数学家的辉煌过去,中国数学的经典之作,而且,在许多数学教育的方式上,还可以将红色文化不断地融入其中;因此,这就对小学数学老师提出了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对课本中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持续的深度发掘,采取一种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将红色教育逐步融入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们引入一些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的红色资源,并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爱国意识。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用数学课本中丰富的红色文化的故事来影响学生,让他们不断地养成爱国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持续地进行红色教育,老师可以创造出带有红色文化色彩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把自己代入到这个课堂环境中,从而持续地认识到红色文化,认识到某些红色知识;加强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的文化的灵性认同感。
三、在课堂上创设“红色文化”的情景
丰富的红色文化为数字教室提供了丰富的环境,使得在普通的教学环境中很难实现的教学场景可以被实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此为基础,对红色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创造出一个红色的教室氛围,将孩子们带入到红色的文化中,在对红色的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直线、射线、角的认知”等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以抗日战争的战场为情境,提问:“我们的神枪要用几度的射击角,才能准确地击中靶子?”当红军的部队要在山上汇合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他们是怎么走的,以最快的速度汇合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红色文化教学情境的建构中,深入理解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从而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到了数学学习的意义。
“情景”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进行“红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从数学问题的故事化、数学信息的情景化、数学活动的展开三个方面来营造道德教育情景。例如,在讲《平行与垂直》的时候,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各位,有没有听说过《愚公移山》?”学生齐声回答:“知道。”然后,教师再提出:“这说明了一种真理。”学生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回应了我,于是,我接着说:“我们从数学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愚公为何要移开这两座山呢?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分析,得出结论:两个点之间的直线是最短的。并将教材中的范例与当地的革命实践相联系。在对上述情景的创设和对范题的改编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强化他们的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对他们展开一种热爱自己的家乡,学做革命人物的思想教育。
四、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红色文化的浸润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有效地、正确地运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发掘课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对教室进行细致的安排,使红色教育与数学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并要做好“转化”教育。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充满活力、愉快的成长。而红色文化的教育,就像是一座照亮了学生生活的灯塔,可以指引他们走上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例如,在讲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时,老师可以从“统计”这个单词开始,向他们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奋不顾身地向前冲的情景再对同学们发问,红军在长途跋涉中有那么多的士兵,不分年龄大约有几个人?谁是最大的年龄层?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通过提问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长征背后的战士们的不易和艰辛,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毅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有关概念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文化学习。
再比如,教“年,月,日”这一节课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让他们认识到几个重要的节庆,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人所遭受的巨大的苦难,以及他们所进行的伟大的抗争。通过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国庆节,建军节,共产党诞辰的意义。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通常是哪一天,哪一天。又如:黄洋界前哨于一九二八年建成,一九二九年陷落,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文化遗产,从黄洋界前哨到现在,前后相隔了几个年头?从被攻破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几年时间,在说明问题的时候,可以对井冈山战役中黄洋界前哨站的历史以及黄洋界防御战争等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从建成到沦陷只有一年的时间,不禁令人感到遗憾,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黄洋界沦陷给红军带来的是多么的沉重的打击,然而,红军却没有放弃,反而在艰难的处境中永不屈服;终于,黄洋界的守军大获全胜。老师能够指导学生在失败面前不怕失败、永不放弃,让红色基因在无形中得到了传承。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年月日的知识,还可以将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日期牢记在心,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五、充分认识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追德观等初步形成的“初级期”,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交融的大背景下,这些异端的说法,让他们一遍一遍地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重新审视着自己的道德。而在此期间,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加强对自己的文化的认同,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所以,老师可以引导这些儿童认识到将红色文化融入教科书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教授“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阅兵仪式上战斗机在空中表演的画面,在同学们感叹我们国家的强大战斗力的时候,向他们提问:“你们知道这场表演当中哪个动作是在平移吗?”什么是转动?在阅兵式上,有什么东西是以轴对称的形式出现的?你可以把它的轴线也画出来啊。”一系列的问题,成功地引起了同学们对这段录像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既向孩子们灌输了一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又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举两得。
再比如,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数学史和光辉的成果,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用来给我们的孩子们灌输“红色”的思想。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圆”的时候,我及时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者祖冲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他就推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并且首次将其数值准确地推算到了7个位数。他在欧洲之前,已经取得了最好的成绩。再例如:在讲“计算器”这门课的时候,我及时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算盘”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从明朝初期开始,它就开始普及,到15世纪中期,它就有了相当数量的应用。因为这套口诀容易记住,容易计算,所以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相继传入日本,传入朝鲜,传入印度;在美国,东南亚和其他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教科书上的“硬性”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地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使其在愉快的过程中体会并认识到自己的过去,从而提高其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老师们要主动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把红色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课外活动中、线上进行;在线下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对红色知识的认知,从而意识到红色教育的重要作用,毕竟,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明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之源。当前,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与时俱进,创新红色文化教学的应用形式,让红色文化教育走进小学学生的心里;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深入的认识,进而让他们懂得了爱国、爱家、爱自己,并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让他们能够变成祖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陈春梅,王圣玮.基于数学思维的小学地方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一一以泉州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11):95-98.
[2]杨燕行.让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6):1392.
[3]姚锦涛、红色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研究.文渊(小学版),2021(8):1784-1785.
- 【发布时间】2023/9/5 10:30:54
- 【点击频次】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