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作者】 张 琳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在小学阶段中开展美术教学有助于放松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绘画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让他们绘画出更加美丽的图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色彩感;培养策略
  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五彩缤纷的,但是他们对色彩还没有很全面的认识,对色彩的感知、情感、理解甚至趋于平淡。小学美术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认知色彩,提高其色彩感的责任,要将色彩的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能力以及着色能力,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高学生美术色彩感知能力。
  一、色彩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21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以及高品德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在新时期,小学美术课程也在不断地推进,它强调美术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基础教育抓美术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一般都建立在范画临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别人的作品,这种教学形式直接阻碍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无法真正对色彩有充分的了解,完全在被动的状态中发挥自己的色彩感受,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挥,还日益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削弱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模仿和临摹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一部分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导致其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变得更加迟钝,而且弱化了他们表现色彩的勇气。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他们的用色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智障的学生学习美术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普遍存在感知理解力较弱,动手操作力不强,思维想象力欠缺,审美表现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学生家长还认为学习美术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主科学习上,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动下和实际学习情况的压迫下,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很难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此外,色彩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仅在课本的文字和图片的引导下是很难完全了解色彩的实质与内涵的,更不用说让他们通过色彩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无法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使得美术教育一直停留在原地,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2. 教师不注重美术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育方式固化,教学内容单一,甚至有些教师直接不上美术课,任由学生玩耍,或将课程送给其他语数英教师代上。这就使得学生不重视美术教学,在课堂中大声喧哗,自由走动,吃零食,玩游戏。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1.注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色彩是人们最为敏感的观察对象,能极大程度的刺激人体的大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对学生的色彩感进行培养,让学生明确美术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性与价值性,进而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喜爱之情。这样不仅能起到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目的,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对学生的色彩感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时,教师就可在课前准备好多种色彩的水彩笔与油画棒,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给他们分配任务,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涂鸦出自己的作品,并且在最后的点评环节中,让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美作品”展览在班级黑板报上。这样以游戏的模式引入美术教学能使生活与教育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色彩的认知能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加入新鲜元素,营造学习氛围
  2.1 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俗话说,“音美是一家。”因此,在教学美术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合理地结合音乐,让学生在基调不同的音乐氛围中深入理解美术知识,进而在脑海中产生明显的色彩感界限,伴着不同的音乐去构建绘画中的基础,达到以音乐展现学生人格品质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美术色彩的对比》这一节课时,教师具可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去表达出色彩在美术中的“地位”。如在学生使用红色时,教师可以播放一首热烈激昂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在使用黄色等淡的色彩时,可以用较平缓的音乐来营造氛围,让大家在音乐的律动下体验不同色彩的奥秘。
  2.2 将互联网与美术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灵活地将互联网的优点发挥出来。利用互联网的多样性与直接性为学生更好地展示出美术中存在的色彩感,进而塑造每一位学生与众不同的品格,开阔他们的内心世界,提高色彩感在生活中的代入感。例如,在布置“画汽车”这个美术作业时,学生脑海里只是有着大致的轮廓,无法具体到细节,就很难画出心中想象的汽车模样。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从网上寻找一些不同颜色的真实汽车照片和卡通漫画汽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让他们在两种不同形式的汽车对比中找出不同点,从而了解某些细节应该用怎样的画法呈现,阴影部分该用怎样的色彩勾勒出想要的样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去完成创作。
  2.3 做好课后评价,增强学生对色彩感的“记忆”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去创作作品,在课后评价环节中有着较大的漏洞。对此,要想真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色彩感的体验,教师就要在课后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或者作品作出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教师要帮助学生探索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注重思维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多样化的发展,力争在美术的道路上追求完美。
  综上所述,色彩是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让学生能够画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崇芳 .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01):153.
  [2] 崔金鹏 .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方法初探 [J]. 明日风 ,2019,(23):76+78.
  [3] 姚海燕 .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J]. 试题与研 ,2021,(35):68.
  [4] 闫清华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方法与实践 [J].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2,(21):58-59.
  • 【发布时间】2023/9/5 10:35:44
  • 【点击频次】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