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

 

【作者】 芦 英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思想和性格趋于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品德。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深度探究教学内容中涵盖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初中生处快速发育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思想和性格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利用学科内容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学生思想和道德成长的指南,在该学科中,主要包含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政治认同是指学生要具备热爱祖国、认同国家文化,具有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是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必备的武器,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除此之外,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是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核心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总体来说,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从年龄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来讲,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在政治理念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考虑到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压力大,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知识上,却忽略了知识背后的文明和素养,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进步。对于初中生而言,政治理念的传递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理应具备明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政策和领导。其次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最后还应该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和家乡。然而学生坐在教室里如何能够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时,该章节包含三个课题: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感和建设美好祖国。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从古至今维护国家利益的纪录片或视频,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政策和理念。总体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二、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责任意识
  对于初中生而言,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健全的人格是指学生对自我有个清楚的认知和了解,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敢于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同样,初中生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具有担当和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责任感。大多数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依赖别人,缺乏责任感和担当,因此道德法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和责任意识,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内容时,该章节中主要突出集体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建设班集体的活动,估计每个学生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一部分同学负责班级卫生的维护,一部分同学美化学习环境。这样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在这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自立自信的人格,用更乐观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生活。总之,活动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和学习,更好的适应社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学生们拥有一个和平美好的生活,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教师要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利用正确的手段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法治意识的建立方面,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触犯法律的事件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不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意识到法律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法律机构学习法律条例,通过真实的青少年法律案件了解更多有关法律的内容,并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还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了解真实的违法犯罪事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反思,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触碰法律的边缘。这样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实践,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把控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因此教师要定期组织课外实践教学,用真实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
  由于外在因素和自身条件的不同,核心素养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体现也有所不同,作为道德法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让他们从生活小事做起,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韩力.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7):130-132.
  [2]付春燕.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14):0177-0177.
  • 【发布时间】2023/9/5 10:48:29
  • 【点击频次】103